仁政随笔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出现了不少名人,以此推动社会发展,不断地改变着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在春秋战国时期,曾在春秋五霸称霸期间,孟子与齐宣王交谈时,劝说他“发政施仁”,“推恩足以保四海”。而在现如今的我们回望这段历史,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有哪些不足?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评价呢?

首先,什么是仁政?仁政包括了尊玉、君子垂范、使民以时、教化。简单来说,就是建立一个友善,温暖的小共同体氛围,以此带动社会风气向善,然后辅以文化教育。

说完了仁政,那么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施行仁政而足以保四海是否合理呢?仁政思想在现如今的我们看来,只是对当时社会的一个想象,并没有多少的政治实践。而且在利益争夺,争霸入侵攻打过程中,单纯仅凭道德一定是不行的。仁政的不足就在于是将基于小共同体熟人间行之有效的德治,不加分析与更改就推广至国家治理层面,这一定是行不通的。

那,我们又该如何评价仁政呢?失败,还是成功?

我认为没有绝对的失败亦或是成功。仁政代表的是广大百姓的基本诉求,而当真正推思及四海时,却在实践上失败了。但好在儒学的政治理想成为了文治的施政目标和评价标准,也随着时间一点点地推进,无形之中改变着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既而,在今天我们该如何借鉴仁政呢?

用孔夫子、孟子的一个四字短语来说就是“以民为本”,展开来讲就是,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民富才能国强,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仁意,仁道是最大的“利益”。

与时俱进,且行之有效之策即为上上策。

交流看法请加微信

投稿请阅读下文

妙门轩的意义世界

投稿微信|miaomenxuan

交流群|妙门轩的美好世界

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