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最近一段时间,A股走势很弱,上证综指一度有下探3300点的架势,外围市场也频繁波动。但周五A股的表现还算突出,上证综指出现了久违的超过1.6%的涨幅,创业板指数更是大涨3.37%。什么原因呢?一是美联储主席虽然放话要减少债券买入,但美国政府却宣布了一个3万亿美元的新基建计划;二是国内shibor利率全线下行,显示资金面相对宽裕。其实这两个因素都是异曲同工,告诉市场流动性依旧充裕,不用担心。

实际上,市场此前是有这个担心的。美联储虽然表示2023年之前都没必要加息,但同时表示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是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有信心,言下之意是美国经济复苏得很好,那么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有可能退出。随即,美联储主席又表示要减少债券买入,这又加重了市场的担忧,于是欧洲股市周四集体大跌,美股周四晚间前半段也下跌了不少。此外,俄罗斯、巴西等国央行突然加息,也让投资者嗅到了不好的味道,毕竟这几个国家是率先降息的,有一定的先导作用。

市场也不是都是坏消息,美联储态度模棱两可,但美国那3万亿的新基建计划确是铁板钉钉,这难道不需要大量的投入?钱又从哪里来?只不过这次美国学聪明了,此前放水的钱是直接到了华尔街,现在放水是投向制造业和服务业,修路修桥,加大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投资,让这些产业发展起来,企业效益好了,资本市场自然受益。是不是有点眼熟?是的,美国现在也在走中国的路子,从刺激实体经济出发,反过来引领整个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向资本市场灌水。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对流动性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一季度例会就明确指出,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积极因素明显增多,但经济恢复进程仍不平衡,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趋于好转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要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央行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紧接着shibor利率就下行了,这样的政策表态还不明显?资本市场当然要“涨声”响起来。

我们还需要关注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流动性的疏导。最近不少一线城市在严查经营贷违规流向房地产,引发了不少地方房价的波动,再加上各地学区房政策的变化,房地产市场虽然不至于出现大的波动,但资金挤出迹象还是越来越明显,力度还在不断加强。在2月中国M2已经接近224万亿的情况下,在房地产作为资金沉淀池的作用越来越式微的情况下,如何打造一个新的资金沉淀池,这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课题。要知道,有钱是好事,但无约束的流动性就会成为洪水猛兽。

全世界成功的经验表明,资本市场是沉淀流动性的一个好渠道,必须好好利用。在今年要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规划要全面实施注册制的背景下,更需要一个健康发展,能承接产业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接,能承接间接融资比重向直接融资比重转移的资本市场。注册制将让百万亿级别以上股权价值重新发现,也必须要有对应的流动性承接,而要吸引流动性,就必须营造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总市值超过400万亿,是什么让流动性源源不断地流入,还是保值增值的效应。同理,要让流动性源源不断地进入资本市场,为注册制成功添砖加瓦,就必须让A股有相对应的保值增值效应。

A股不缺钱,缺的是信心。是的,乱涨的市场是会有泡沫,但资产价格始终是围绕价值波动的,这是市场规律,你不能说不波动就是健康的。如何为我所用,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这是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