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30 日下午,小米集团发布公告:本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 100 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 10 年投资额 100 亿美元。本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先生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这则公告只有几十字,信息量却非常大,“小米全资”,“雷军亲自操盘”,“十年投入 100 亿美元”,字里行间能看出小米对造车项目非常重视。

3 月 30 日晚的小米春季发布会上,雷军坦言:“今年 1 月 15 日,董事会建议我们研究下电动车,我内心是很拒绝的。”

他的顾虑是有道理的,李彦宏亲自操刀的百度自动驾驶耕耘近八年,仍未有起色。中国电动汽车三家头部企业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和蔚来,经历五年鏖战积累的最有价值的资产也只是品牌认知度。而各家毛利在 2020 年才勉强持平,以烧钱著称的蔚来,更是达成成立 4 年亏损 400 亿人民币的惊人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还是不做真的是个问题,白天我能想到 100 条理由做,晚上我能想到 100 条理由不做。”雷军直言。在过去的 75 天里,小米管理层对汽车行业进行全面摸底和调研:85 场业内拜访交流,200 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沟通,4 次内部管理层讨论会,两次正式董事会。

“进行了极为严谨详尽的调研与论证,才做出了这个小米史上最重大的决定。”雷军这样说道。

小米汽车会和小米手机一样走性价比路线吗?对小米来说,这是过去 75 天调研的核心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军在 2 月底与蔚来创始人李斌有过一次交流,两人最终达成共识“追求品牌向上”,这也是小米手机目前的战略方向,打造高质量,高技术体验的产品。同时注定小米汽车不会以“性价比”为主要策略,意味着年轻人第一辆车的可能不会是小米。

小米固然是希望能够秉承“性价比”的传统,但是小米或雷军在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三家国内头部电动汽车企业均有投资,对“前人”血淋淋的教训再清楚不过。从投入计划也能看出端倪,10 年投入 100 亿美元的预算,显然不会只是冲着低端市场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造车是人生中最后一次重要的创业项目,愿意压上所有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发布会结尾时 51 岁的雷军这样说道。小米的第一个十年把手机业务做到全球第三,那下一个十年小米的新使命则是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