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刘宇阳)随着近日公募2020年年报披露渐进尾声,各家基金公司的2020年管理费收入也浮出水面。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同比增超四成达933.63亿元,更有26家机构突破10亿元。然而,伴随管理费收入的大增,客户维护费(以下简称“尾佣”)的占比提升更超六成,且同比增加近3个百分点,还有6家机构占比超过50%。那么,作为公募销售新规后的首个年报季,缘何尾佣占比仍在走高?

Wind数据显示,受益于2020年权益类基金的迅猛发展,数据可统计的143家基金管理人累计赚到了933.63亿元的管理费,较2019年633.55亿元,同比增长47.36%。其中,以易方达、汇添富、天弘为首的26家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费收入超10亿元,易方达基金凭借56.47亿元的管理费占据首位,此外,汇添富基金、天弘基金和广发基金也均超40亿元,分别达到44.76亿元、43.69亿元和42.8亿元。

不过,众所周知,管理费收入并不能为基金公司全部拥有,其中的一部分要作为销售渠道的尾佣进行支付。而在2020年整体的火热行情下,客户维护费也水涨船高。数据显示,2020年尾佣累计达到了241.83亿元,同比增长66.47%,约占管理费收入的25.9%。

值得一提的是,Wind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尾佣在管理费收入中的占比仍约为22.93%。也就是说,仅一年时间,尾佣的占比就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而且对比管理费收入和尾佣增速来看,2020年尾佣的规模增长,也超过同期管理费收入涨幅共19.11个百分点。同时,若将时间再往前推移三年,即从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情况看,尾佣占比仅约为17.61%、17.89%和20.9%。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近五年来,公募基金的尾佣占比正在迅速提升,为何会出现这一情况?在业内人士看来,尾佣规模快速增长的背后,既受市场环境影响,也有基金公司自身实力的因素。

南方某公募内部人士指出,从市场行情角度看,以2020年为例,受益于A股市场震荡上扬,以及基金赚钱效应突出等因素影响,投资者借基入市的需求陡增,公募新发规模也大幅提升。然而,作为销售主力的银行和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等代销渠道资源相对有限,导致不论是大型公募,还是中小型公募都需要“抢”档期。在这一背景下,更高的尾佣占比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能够得到更好的代销资源。

同时,据该内部人士了解,当前大型公募和中小型公募在某一渠道的新发尾佣占比差距并不大,这主要是由代销渠道总部和基金公司之间商定的结果。但在实际的代销过程中,则可以看作“一事一议”,因为渠道具体愿意卖哪些产品,主力推哪些产品,渠道下属的分支机构的话语权则会更高。此时,基金公司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是否由明星基金经理“掌舵”,有望在多久的时间内卖完等因素更具有决定性。

正如上述内部人士所说,尾佣总体占比提升的背后,是多家中小型基金管理人个体的尾佣占比高企。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华融基金、中银证券、凯石基金等6家基金管理人的占比超过50%,其中,华融基金占比高至66.48%,位居榜首,中银证券、凯石基金也达到了58.68%和56.61%。当然,就部分大型基金管理人而言,超30%的尾佣占比情况也有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0月起开始实施的公募基金销售新规中明确设置了尾佣占比的上限,包括对于向个人投资者销售所形成的保有量,客户维护费占基金管理费的约定比率不得超过50%;对于非个人投资者,客户维护费的约定比率则不得超过30%。而新规落地至今已有半年,当前已出现哪些改观?未来还会有怎样的新变化出现?

前述公募内部人士表示,新规落实后,公司方面严格按照新规要求与代销渠道进行合作,整体来看,由于公司旗下多数新品的尾佣占比本就在50%以下,因此新规带来的代销影响相对较小。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则坦言,此前部分中小型基金管理人把过半的管理费交给代销渠道,可能意在提升销售水平,达到做大规模的目的。公募销售新规发布后要求尾佣限高,并借此逐步解决客户维护费占基金管理费过高的问题,未来中小基金想要继续借此方式做大规模的压力加大,行业优胜劣汰也或会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