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太空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探测器飞出地球、来到更远区域对其它天体和星际空间,进行深空探测的区域范围不断扩大。比如,上世纪70年代发射的旅行者1号,已经在太阳系内飞行了40多年,目前与地球的距离已经达到210多亿公里,仍以每秒17公里的速度向太阳系外缘移动,成为现在飞得最远的探测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从目前人类发射探测器的方式来看,还是以液体或者固体燃料作为能源驱动,属于化学能推进模式,无论是能量的转化效率,还是依赖气体介质提供推力方面,都存在着“天花板”,无疑将影响着空间探测器的初始速度,使其仍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所以那些深空探测器的运行速度,即使运用“引力弹弓”效应来加速,也才能达到勉强飞出太阳系的第三宇宙速度。对于深空探测来说,这种速度肯定是“龟速”了,要不怎么旅行者1号和2号几十年过去了,还没有飞出太阳系呢。因此,速度问题是限制我们深入高效进行太空探索的瓶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子发动机

离子发动机的运行模式,就是改变传统化学能源在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继而加热空气,形成喷射燃气流来产生推力这种模式,而是选择改用太阳能或者核能,将其转化为电能,然后在特殊的结构设计和装置下,形成电磁场,工作介质(气体或者其它分子)发生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在电磁场作用下产生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子发动机的应用,其实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那个时候发射的人造卫星,部分已经安装上了离子发动机,只不过是作为备用(辅助)发动机,主要用于轨道维持以及卫星的姿态调整。第一个将离子发动机作为主发动机的探测器,是美国于1998年发射的深空1号探测器,用于探测遥远的小行星Braille和彗星Borrell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子发动机的主要工作原理,可以简要概括如下:首先通过轰击电子的方式,将喷出的气体实现离子化;然后通过加热和电场加速,将电子输送至发动机的放电室,继续对放电室施加磁场,然后在放电室中加入气体推进剂(比如氙气等),高速运动的电子会有一定的几率,将氙气分子中的电子“击出”,然后氙的原子核就会发生电离,带正电荷,而且运动速度非常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在放电室之后,有一个增压装置-高压栅极,通过它制造出静电场,使上面生成的等离子体受到很强的拉力,然后向着高压栅极方向进一步加速,并且在此处聚集,最终形成等离子束,朝着飞船尾部喷出,经加速后的等离子体的运动速度,将达到每秒30公里以上(深空1号探测器当时的速度),从外观上看,等离子束带刺的是淡蓝色的火焰,为飞行器的加速产生充沛的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子发动机的优缺点

从优点上看,离子发动机依靠的是太阳能产生的电能,或者通过电能产生的静电场和电磁场来提供反作用力而推进的,与传统的化学燃料推进模式相比,其能量来源(太阳能或者核能)更为充沛,能量转化率更高,对工作介质的要求不太高,因此可以为航天器有效载荷腾出更多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那就是离子发动机的比冲量更大,也就是说单位数量推进剂的条件下,所产生的最终冲量更多,这也就意味着在一定数量的“燃料”下,使用离子发动机,能维持航天器以一定的加速度行进的时间就越长。以深空1号探测器为例,其发动机比冲量达到了3300秒,这要比传统化学火箭发动机的400秒高出了很多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虽然化学火箭拥有更高的推重比,发射的起步速度较快,但是后程明显动力不足,不能长时间保持这种推力,而离子发动机虽然推力较小,但只要能起步,那么后程的“耐力”会很强大,在较长(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内,可以获得更高的推进速度,从而实现“后来居上”,这对于较远距离的深空探测来说意义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离子发动机从目前来看,还有着一些缺点。比如,在高速运行时等离子体对发动机材料的侵蚀问题,这一问题几十年来,科学家们都在试图寻找更为安全和有效的发动机材料、或者工程性措施来减少侵蚀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离子发动机最为核心的引擎来说,也存在着一个短期内似乎不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是现有技术条件下推重比太小。去年俄罗斯测试id-200kr离子发动机,成功实现了3千瓦时的推燃比,不过,这个推重比显然远远不能满足太空探测器高速运行的需要。即使达到未来设计的75千瓦时的标准,那么在地球上也仅能托举一张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可期

不过,通过世界各国科学家长期的努力,已经在理论上证实了可以长期实现离子驱动的可能性,下一步的重点将是如何创造出更为高效、更为安全、推举力更大的离子引擎。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发明并成功实现了新的介质电离、离子加热以及几何磁场保护等方法,在现有基础上将离子发动机的单位燃料推力,增加了50%。美国则另辟蹊径,将等离子电视板技术,应用到离子引擎研发上来,并且取得了突破,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利用改进后的离子引擎,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上发射探测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太阳系“牢笼”终究会被我们打破,我们迎来的将是更为浩瀚、更为壮观、更为神秘的星际旅行。而离子发动机的发展,只是我们能源利用领域的一个小小的进步,是我们迈出太阳系的第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