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正逐年增长。我国糖尿病病人约有9240万人,糖尿病发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大约增加5-6倍,已经成为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形成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哪个更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糖尿病“大家族”都有哪几位?

第一、糖尿病“大家族”都有哪几位?

糖尿病分为4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1、1型糖尿病

大多数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发病过程。发病机制为某些诱发因素作用于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行性加重。一般发病年龄较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主要包括胰岛B细胞功能遗传缺陷引起的糖尿病、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所致的糖尿病、胰腺外分泌的疾病引起的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药物或化学物质诱发的糖尿病、感染某些病毒、免疫介导的罕见类型糖尿病、其他遗传综合征伴随糖尿病。

4、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顾名思义是妊娠期才出现糖尿病,糖尿病占孕妇中80%以上,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患者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对母儿均有一定程度危害,必须引起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糖尿病的原因都有哪些?

第二、糖尿病的原因都有哪些?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特异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高脂肪饮食,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3、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其他各种应激状态,也会引起血升高糖激素的大量分泌。所以保持心情愉悦也很重要。

4、 病毒感染等因素

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从而诱发糖尿病。

5、其他内分泌病所致的糖尿病

如肢端肥大、嗜铬细胞瘤、Cushing综合征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

6、某些药物副作用导致的糖尿病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某些抗肿瘤类药物会导致胰岛功能受损、血糖升高,但这样的情况很少见。

7、妊娠期糖尿病

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5%,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II型糖尿病机会增加,应该重视。

在妊娠早、中期,胎儿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增加,孕妇血浆葡萄糖水平随之降低,孕期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但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率不能相应增加,导致部分孕妇排糖量增加。到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酮、皮质醇和胎盘胰岛素酶等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导致糖尿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遗传和环境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但精神、病毒感染、内分泌疾病、药物副作用、妊娠也可能导致糖尿病。日常生活中还是要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糖尿病预后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