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完1个月后你辞职,我奖励2000块。”王晓对面试者开出条件,经理不解,但老板却悄悄笑了。王晓这种用人思维,的确值得职场人学习!

王晓作为一名HR,就职于一家中型设备公司,主要是负责公司的招新。公司原本有200人,但不到1个月时间,整个公司的人走了将近一半,老板担忧并发话必须招满,应对接下来的生意旺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晓听话照做,要快速招满100人,面试的工作量极大,特别针对公司的技术岗位,人才质量是关键。所以,她每天约了不下10人,跟各用人部门的主管约面试时间,耗时1个月,终于招满了名额,解决了用人问题,她心想终于可以结束这段繁忙的时光了。

然而,不出半个月,又出现了少量的人员流动,而且这一批新招进来的员工压根没心思干活、工作不给力,整个公司的工作氛围和工作效率极差,老板不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晓很是纳闷,为什么公司跳槽率这么高、这个行业这么难招人呢?百思不得其解,就干脆跟几个相熟的技术老员工私下聊天,问问到底哪个环节出问题了?一了解才发现,原来技术工作比较辛苦,这行的流动性本身就比较大,而且干的技术活很乏味,他们往往熬不住前期的上手阶段,如果能熬下来后面就好很多了。

要解决公司高离职率的问题,不停地招聘肯定是于事无补,得从根本上下功夫。于是,王晓就去请教以前做HR总监的朋友,朋友给支了一招。一开始,王晓将信将疑,不过转念一想,现在黔驴技穷,不如一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王晓反其道而行之,对所有前来面试的人说:如果你们干满一个月还想走,我们公司不但结算1个月工资,还会给你们发额外的2000元。果然这招管用,离职率真的降低了,而且招进来的人大多都工作能力很强,愿意脚踏实地地干活。

此举可谓一石三鸟:

1.钱是面照妖镜:通过拿钱诱惑人的方式筛选真正想留在公司干活的人,剔除那些想进来瞧瞧看、混日子的员工。如果员工不是真心想待下去,在公司一定会制造更多的负面影响,还不如让他们趁早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区分长期主义者: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上说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那如何区分长期主义者呢?通过此举就可以分辨这个员工是不是一个长期主义者,如果对方只懂得贪图眼前这一分一厘的利益,那么日后势必作为不大。

3.是否有理他思维:如果入职者选择既拿工资又拿额外的2000元才离职,那就说明这个人压根没有利他思维。相反,如果对方能站在公司的角度去思考,不拿额外的2000元,那说明这个人具备利他思维,也会更懂得与他人协作,利他思维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板欣赏王晓解决了公司用人这个老大难的问题,深知此人有料,半年后直接把她升为HR总监,薪水涨了好几个台阶。

因此,对于职场人而言,千万不要在乎眼前这一分一厘,学会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和利他思维的人,那么,未来一定能在职场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