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渝北板块已形成四大产业 (渝北区商务委供图)

在重庆自贸试验区迎来挂牌四周年之际,渝北板块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开放平台和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自贸区投资自由化、贸易、金融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更加完善。

不仅如此,渝北板块自主改革亮点突出。一方面,2018年探索开展建设领域“一本报告管全域”等自主性改革创新试点,2020年改革试点工作进入成果运用阶段,此项改革获评2020年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实践案例。另一方面,2019年以仙桃数据谷为试点,进一步探索产业聚集区自主管理模式,创建以入驻产业聚集区市场主体、产业聚集区管理机构、第三方机构、社会组织、政府职能部门等五方共同参与的产业聚集区自治联盟,为渝北板块深入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提供了有益探索,此项改革获评2019年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十佳优秀案例。

改革为企业带来更多红利

为促进区内企业投资自由化便利化,2020年4月1日《渝北自贸试验区实行“一本报告管全域”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以来,“一本报告管全域”改革报告成果在木耳物流园、机场航空物流区(机场D6地块)和西南国际汽贸城三个试点片区顺利落地运用。

渝北区自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本报告管全域”试点,即由政府统一组织购买第三方中介服务,开展区域整体评价及评审备案,编制负面清单,清单之外工程建设项目根据地理坐标直接获取成果,不单独编制相关评价报告,亦不再单独进行审批。同时将过去由企业单独委托第三方评估后经相关部门审批,转变成政府委托机构对整个区域进行评估及审批,相关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这样以来显著提高了区域内企业投资的落地速度,降低了企业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亦创新了工程监管新模式。

该负责人表示,首批纳入整体评价的有地质灾害评价、压覆矿产调查、文物影响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气候可行性论证、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水资源论证等8个专项报告。评估环节较以前可节约1—6个月时间,审批环节可节约10天左右,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通过此改革,区内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方面,管理方式转变。以优化公共服务为目标,由政府统一购买第三方中介服务,提前编制备案完成相关基础性报告,供区域内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均可免费共用报告成果;不再进行单独审批,变事前审批为事前服务,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了工程监管新模式,区域内建设项目投资速度大大提高。据测算,8本报告提前编制完成供企业直接使用,至少可以为企业缩短1—2个月落地投产时间。

另一方面,审批流程精简。简化企业在办理规划许可时的相关环节,原需跑多个部门单独审批,改为由规划许可部门根据园区证明直接办理相关许可手续,相关行政审批部门、监管部门承认评估报告的有效性,不再要求单独办理相同事项的审批,将企业原需跑5个部门精简为只需集中跑1个部门,审批效率显著提升。

此外,企业负担减轻。由政府财政承担为试点区域提前做好相关报告的评估、备案等工作,区域内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均可免费共用报告成果。以水土保持评价为例,单个项目(面积5公顷以上)单独编制该报告需要5—10余万元,报告编制及评审大致需要15个工作日,报告书审核时间为15个工作日,报告表审核时间为5个工作日。实施该改革后,企业不再单独支付项目论证、评估、审查等费用,不需多头跑、反复跑审批,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三步深化改革再提质增效

试点范围内,2020年渝北共有7个项目顺利开工,2021年拟建设项目16个。渝北区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一本报告管全域”改革,指导试点园区及拟开工项目使用好改革成果,各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优化审批和监管职能职责,确保改革取得进一步实效。

具体看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推进:一是进一步探索行政审批提质增效。建立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间协调工作机制,及时解决试点区域内落地项目在办理审批手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优化审核流程及方式,优化审批手续,促进审批效率提高。

二是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司其责,明确工程建设项目检查事项清单和检查工作细则,实施重点检查和专项检查,对检查或验收不合格的企业,及时督促整改,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建立基于不同风险级别的项目监管检查机制,加大对高风险项目监管力度。

三是进一步加强跟踪评估工作。报告成果有效期满后各报告行业主管部门应开展跟踪评估工作,根据改革试点开展情况编制跟踪评估报告书,按程序重新进行备案审查。(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