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这位中国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虽没有到过陕西,却留有浓浓的三秦情缘。

作为一代大儒,朱熹是儒学的集大成者,后世尊称朱子,影响十分广泛。南宋淳熙十二年四月间,朱熹受朝廷之命,遥领华山云台观事,担任祠禄官,主管道观的祭祀事务,与三秦大地结缘。当时,华山不在南宋的实际统治范围,无法真正到任履职,但朱熹却十分看重这个职务,在他一生所用的别号中,云台子、乙巳云台子、云台真逸、云台外史、云台隐吏等,都源于主管云台观这一段经历。

国家图书馆所藏清刻本朱熹所著《易学启蒙》四卷本,署名就是云台真逸,《序》中写着“因与同志,颇辑旧闻,为书四篇,以示初学,使毋疑于其说云。淳熙丙午(1186年)暮春既望云台真逸手记。”在和陆九渊的书信来往中,为能在华山云台观任职,领一份这样的俸禄,服务于希夷先生陈抟而自豪,也是他内心对华山的一种向往。据明代《陕西通志》所载,朱熹的学问得之于李侗,李侗师从程门立雪的杨时,杨时的老师二程又从学于周敦颐,周敦颐问学于陈抟。

朱熹别号里的“云台”来源于华山,西岳华山的北峰因巍然独秀,有若云台而得名。李白有“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的诗句。孟郊留有《游华山云台观》诗作,称颂“华岳独灵异,草木恒新鲜。山尽五色石,水无一色泉。”朱熹与陕西云台观的这段缘分,后人一直念念不忘。明末清初,关学代表人物之一的王弘撰与寓居华阴的好友顾炎武,在华山云台观讲论学问,以为“国家尊经重道,必以朱子为师”,为纪念这位理学大师的华山云台之缘,他们在云台观一起捐资修建朱子祠,顾炎武为此拿出了他准备置办田产的银子。朱子祠建好后,顾炎武移居其内,亲为撰联“慨声教之未加,一统神州,有待百年之治;睹威仪之如在,重开圣学,无惭三代之英”,悬于殿前。朱熹主管过的云台观,清乾隆年间改为云台书院,现在成为华山中学,依旧书声琅琅。如今,这段历史佳话,也成为华山文脉相承的光辉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