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攻高阶教学 争创一流课程

——以教学设计为龙头以“一基两轴三阶递进”教育目标分类框架和非认知能力“显性化”为重点

全面落实“五力五升”实现锦城人才培养新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锦城学院自建校以来,就大步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办学以来,走出了锦城教育“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之路,在很多方面创造了多个“第一”“最早”,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教育界同仁和社会公众的高度认可。2014年来,锦城学院大力推行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并实现对全部课程、全体师生的“全覆盖”,2018年以来,学校以“四全三高”为标准,突破一流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学校在建设“未来型大学”,培养“未来型人才”的道路上大胆实践与探索,继续大踏步地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2019年10月3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高等学校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文件中特别将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等纳入一流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锦城学院认真研究教育部文件,贯彻教育部精神。从去年开始,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学习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以教育目标三大领域理论改进锦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学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并重,重视对大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培育,并把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六层次创造性地运用到我校的教学中来,把教学目标按初阶、中阶、高阶三个层次来划分,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基两轴三阶递进”教育目标分类框架这一新的目标体系。

疫情期间,广大师生积极探索在线教学,取得防疫与教学“双胜利”,教改与科研“双胜利”。学校要求教师在新形势下努力提升五种新能力,即: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动机、兴趣和热情的能力;能够以广博的视野、立体的思维组织跨学科教学的能力;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教研相长、教赛相长、教技相长的能力;能够设计和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的能力;不仅能传递知识,而且能传递思维方式的能力。

今年,学校多次召开“五力五升”专题座谈会,下发相关文件,各学院加快推进有关工作落地落实。老师们逐步实现五大提升,从“一种身份”向“两种身份、五项新能力”提升,从“教知识”向“教思维”提升,教学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提升,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提升,学校培养学生从“以认知能力为主”向“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并重”提升。

这些改革和创新成果最终呈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全体“锦城”教师按照学校提出的“一基两轴,三阶递进”的教学目标分类框架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以知识为基础,努力提升学生的中阶、高阶思维和能力,老师们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深度学习方面不断探索,持续优化课程内容、钻研教学方法、改良考核方案。

各学院扎实推进课程建设。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全体教师重新撰写课程实施方案,结合“五力五升”的要求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工商管理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反复研究,形成了工商管理学院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出“一基两轴,三阶递进”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实施路径,形成跨专业、课程联动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电子信息学院高度重视“五力五升”工作,在教学大纲、教案方面做全面修改,并对现有教材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构建;外国语学院的老师在课程教学大纲的设置中更加突出低阶、中阶、高阶的目标层次和要求……

全校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改革。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和主路径,打造高阶课堂,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锦城教师们的共识。智能制造学院蒋冬清老师,基于《机电系统设计》课程,探索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艺术学院刘梦霞老师在《播音主持创作》的教学中,用翻转课堂+项目驱动+课程联动的方式实施课堂教学,小组专题融合报道这一实训项目是对学生三阶(低、中、高)能力的考察;通识教育学院李海艳老师在大学数学的课堂中加强对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培育,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要掌握方法、技巧与思维……

学校各部门也积极做好制度保障、评价体系,总督办、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积极制定“五力五升”有关评价、考核细则,全方位助力锦城高阶课堂的打造。

全校教师以教学设计为龙头,以“一基两轴三阶递进”教育目标分类框架和非认知能力“显性化”为重点,全面落实“五力五升”,在办高水平的本科教育和培养一流的应用型人才方面持续探索,努力奋斗!

记者 宣景容 甘雨丝

编辑 居桐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