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编钟顿挫抑扬,礼乐重器之光;万里金声玉振,千里楚韵轩昂!

炎帝神农故里,中国编钟之乡,中国香菇之乡,5000年农耕文明开启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对外开放的“北大门”,汉襄之肱骨,鄂北之明珠,这就是湖北随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今天小万黄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曾侯乙墓编钟的前世今生。

1、出土历史

1977年9月,湖北随州城郊的一个小山包上,沉睡于地下2430年后,曾侯乙编钟得以重见天日。这是中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那一天,随州城郊擂鼓墩驻军扩建营房过程中,偶然发现了曾侯乙墓。这是个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6倍的“超级古墓”。当勘测小组赶到现场时,部队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顶层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会永远不复存在。

1978年5月22日凌晨5时,墓室积水抽干后,雄伟壮观的曾侯乙编钟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场的人都被这座精美绝伦的青铜铸器惊呆了:历经二千四百多年,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木质钟架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钟出土后,文化部的音乐家黄翔鹏、王湘等人赶到现场,对全套编钟逐个测音。检测结果显示: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半八度,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

2、曾侯乙编钟特征

曾侯乙编钟高273厘米、宽335厘米,架长748厘米,最大者通高153.4厘米,重203.6千克,最小者通高20.4厘米,重2.4千克。钟体总重2567公斤,加上钟架(含挂钩)铜质部分,合计4421.48千克。

曾侯乙编钟的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堵立面垂直相交,呈曲尺形7根彩绘木梁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由6个佩剑武士形铜柱和8根圆柱承托,构成上、中、下三层。钟架及挂钩(含可以拆装的构件)达246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套编钟共计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钟架上:上层3组为钮钟,19件,立柱是圆木;中层3组为甬钟,33件,分短枚、无枚、长枚三式;下层为两组大型长枚甬钟,12件,另有大镈钟1件。中、下两层的立柱,每层都为三个铜质佩剑武士。钟架可以拆装。钟笋、钟钩、钟体共有铭文三千七百五十五字,内容有编号、铭记、标音及乐律。

编钟出土时,在近旁还有六个丁字形彩绘木槌和两根彩绘木棒,是用来敲钟和撞钟的。

3、曾侯乙编钟奏响记录

第一次奏响:1978年

1978年出土时,考古人员在随州一处修理厂内试敲响过编钟。曾侯乙编钟出土后,文化部的音乐家赶到随州,对全套编钟逐个测音。1978年8月1日,沉寂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重新向世人发出了它那浪漫的千古绝响。编钟演奏以《东方红》为开篇,接着是古曲《楚殇》、外国名曲《一路平安》、民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最后以《国际歌》的乐曲为落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次奏响:1984年

198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省博物馆演奏人员被特批随编钟进京,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各国驻华大使演奏了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创作曲目《楚殇》以及《欢乐颂》等中外名曲。

第三次奏响:1997年

1997年,著名音乐人谭盾为庆祝香港回归创作大型交响乐《交响曲1997:天·地·人》时,由国家特批再次敲响了编钟。

4、曾侯乙编钟历史文化

六十五件曾侯乙编钟里有一件与众不同、自成一体的镈钟占据最重要的位置,镈钟镇部镌刻有31字的铭文“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酓章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阳,其永时用享”,其意思是说,楚惠王五十六年(前433年),楚王熊章从西阳回来,专门为曾侯乙做了这件镈钟,送到西阳,让曾侯永世用享。铭文的内容与其他钮钟、甬钟的铭文内容完全不同,没有一字涉及乐律方面,说明镈钟与曾侯乙编钟无关,原本就不是一套,可能是下葬时临时加进去。经研究,学者们发现,镈钟把下层最大的一件编钟挤掉了,将其悬挂在最显眼的位置,表示对楚国的尊重。楚国给曾国送如此厚重的礼品,说明曾楚两国的友好关系非同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曾侯乙编钟为何被称为“稀世珍宝”

编钟是战国早期文物,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而曾侯乙墓编钟可以说是代表目前已出土同类乐器的最高水准。

曾侯乙编钟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称之为“稀世珍宝”。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中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文明古国”的历史辉煌。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也印证了中国是制造使用编钟最早的国家。因为在2000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古代文化常识的人,一般都知道,编钟是我国古代的礼乐重器,历史悠久,不仅用于祭祀天地、宴宾奉祖、祈安颂福,而且用于育人、教乐。古代统治者每逢盛大或重大庆典,都冶铸钟或鼎器,以示威严祥和,故而编钟又称和钟,鼓钟之乐成为王侯帝豪的特权。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中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中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文明古国”的历史辉煌。

本文部分素材参考网络,如果喜欢,可以动动手指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