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的隆兴寺,1400年间先后换了三回名字隆兴寺位于正定古城内东隅,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北宋木构建筑群。这座寺院在隋朝时叫龙藏寺,此名一直延续到唐朝,改叫龙兴寺,这个名字又延续到清朝,又改名为隆兴寺。史料记载,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在为北周宣帝的岳父、隋国公时,印度高僧送给他释迦牟尼佛祖真身舍利一袋,要他日后在各地建塔安放、供养、佑国。他建立隋朝后,诏告天下诸州都要建灵塔。公元604年,他又命高僧大德护送舍利到30 州所造的塔内供奉。这期间,隋文帝还命令高僧灵达,带侍从2人、散官1 人,携熏陆香120 斤,马5 匹,护送舍利前往龙藏寺安置,三月十六日开龙藏寺地宫安放。隋朝建立之前,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公元577 年下令灭佛,致使全国大部分佛寺遭灭顶之灾。隋朝立国之初的公元581年,隋文帝下令修复周朝毁坏的寺院。公元586 年,恒州刺史、鄂国公王孝仙奉命募捐扩建龙藏寺。公元969 年,宋太祖赵匡胤讨伐后晋驻兵河北正定时,到龙藏寺礼佛后,下诏在龙兴寺内,隋舍利塔后的宽阔处重铸菩萨金身,并修建大悲阁。公元1254 年,印度高僧、蒙古国南无国师任龙兴寺住持,并斥资大加重修。公元1256 年,蒙古国师、金刚法座上师胆巴任龙兴寺住持,舍白金千两修葺殿阁。到1312 年,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登基后,又赐黄金250 余两、钞9700 钱,庄严大悲宝阁,兴圣皇太后及太子临真定礼佛,赐良田50 顷为龙兴寺寺产。公元1317 年,仁宗又赐100 锭钞为长生钱,以供龙兴寺长明灯油资。龙兴寺的舍利塔历经隋、唐、五代、北宋、金到元代,历代均对其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缮,到至元年间依然矗立。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战火不断,明朝建立后,又经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正定一带又遭重创。此时的龙兴寺内,隋朝建起的舍利塔被毁,仅残存二层石质须弥座塔基。明中叶后,以隋舍利塔残基为基础,改建成僧人出家受戒的戒坛。公元1710 年,大清朝康熙皇帝,敕令对隆兴寺大规模重修之后,赐匾额“隆兴寺”,从此延续千年的“龙兴寺”被改名为“隆兴寺”。!

隆兴寺位于正定古城内东隅,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北宋木构建筑群。这座寺院在隋朝时叫龙藏寺,此名一直延续到唐朝,改叫龙兴寺,这个名字又延续到清朝,又改名为隆兴寺。史料记载,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在为北周宣帝的岳父、隋国公时,印度高僧送给他释迦牟尼佛祖真身舍利一袋,要他日后在各地建塔安放、供养、佑国。他建立隋朝后,诏告天下诸州都要建灵塔。公元604年,他又命高僧大德护送舍利到30 州所造的塔内供奉。这期间,隋文帝还命令高僧灵达,带侍从2人、散官1 人,携熏陆香120 斤,马5 匹,护送舍利前往龙藏寺安置,三月十六日开龙藏寺地宫安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朝建立之前,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公元577 年下令灭佛,致使全国大部分佛寺遭灭顶之灾。隋朝立国之初的公元581年,隋文帝下令修复周朝毁坏的寺院。公元586 年,恒州刺史、鄂国公王孝仙奉命募捐扩建龙藏寺。公元969 年,宋太祖赵匡胤讨伐后晋驻兵河北正定时,到龙藏寺礼佛后,下诏在龙兴寺内,隋舍利塔后的宽阔处重铸菩萨金身,并修建大悲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254 年,印度高僧、蒙古国南无国师任龙兴寺住持,并斥资大加重修。公元1256 年,蒙古国师、金刚法座上师胆巴任龙兴寺住持,舍白金千两修葺殿阁。到1312 年,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登基后,又赐黄金250 余两、钞9700 钱,庄严大悲宝阁,兴圣皇太后及太子临真定礼佛,赐良田50 顷为龙兴寺寺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317 年,仁宗又赐100 锭钞为长生钱,以供龙兴寺长明灯油资。龙兴寺的舍利塔历经隋、唐、五代、北宋、金到元代,历代均对其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缮,到至元年间依然矗立。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战火不断,明朝建立后,又经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正定一带又遭重创。此时的龙兴寺内,隋朝建起的舍利塔被毁,仅残存二层石质须弥座塔基。明中叶后,以隋舍利塔残基为基础,改建成僧人出家受戒的戒坛。公元1710 年,大清朝康熙皇帝,敕令对隆兴寺大规模重修之后,赐匾额“隆兴寺”,从此延续千年的“龙兴寺”被改名为“隆兴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