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闹出病险理赔大笑话。一位市民患病后做了一场手术,总共花费了17000多元手术费,想着自己每年都有买366元的平安保险,有200万的额度保障。但是,提出理赔申请后,保险公司给出的赔付金额是51.95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上去找客服理论,回应是“算错数”了,实际应该赔付537.95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鸡肋的保险,还有购买的意义吗?如果不是闹了个大乌龙,保险公司气死人的结算方式,还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000多的手术住院费,获赔才537,是正常的结算还是被套路了?

购买保险就是希望出险后能顺利理赔,很多人担心投保后会不能顺利理赔,这真是件糟糕的事。现在,这种担忧看来得更上层楼了,赔了一点点钱,能救急吗?有意义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教业内人士后,听专家揭秘大病险理赔陷阱,帮助大家认识大病险理赔中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陷阱1、治疗方法与合同约定不符

如果用户在治疗过程中,手术方式没有按照原来签订的保险合同条款的规定进行,即手术方式不符合保险合同的条款,就不符合理赔的条件,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因此使用者应特别注意条款中所列明的手术方式是否合理,以避免随后的索赔纠纷。

陷阱2、高发轻症覆盖少

不少重疾险为满足需求,对于轻症疾病也有保障。但是一些产品保障的疾病种类很多,却忽略了轻症质量,高发病率的原位癌、中度脑卒中等常见并且高发的轻症并未包括在内。有些产品对于轻症分组赔付,对于病因相似的几种疾病只能赔付其中一种,减少多次赔付的可能性,显然是不合理的,在投保时要注意规避这些产品。

陷阱3、等待时间

等候期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用户带病投保,如果在等候期间发生了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将不予赔偿。市场上的重疾险产品等待期一般是90至180天,等待期越短,越有利于用户。

陷阱4、医院等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就诊医院,保险公司有一定的限制,比如约定二级及以上医院,目的是为了减少道德风险,也是为了保障被保险人在就医过程中的健康安全,所以就诊时要选择符合保险公司约定的医院,减少理赔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