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期,茂名市乡村很多的人就外出打工,他们打工去的地方都是珠三角城市,也有些人去了海南、雷州半岛、甚至是阳江等地方。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信宜山区乡镇,还有高州、电白等山区乡镇的农村的人,这些人都是没有什么的学历,也没有什么的技术的人,都是跟熟人出门去打工,干农活,做些粗重的活。

帮人家栽种甘蔗、水果、蔬菜,还有的是帮人家打火砖、烧砖窑,干些重的体力活,挣取生活费用,可以说他们是当时过的是“二等公民”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人去了珠三角的乡镇都是比较落后的地方,比如深圳宝安、惠州博罗、阳江阳东、珠海斗门、东莞、广州番禺、佛山三水等地方,都是那些土地多人口少的村落,随着他们的到来,不少村庄的人,把已经没有人耕种的荒山野地包给他们耕种。说是“包”其实不少的村庄的人,初时,他们耕种了主要能完成上交了国家的公购粮食任务,就可以了,他们的村子不会收他们的其他的租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有亲戚朋友关系的,也有很多的人是来自一个村子里的,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初时都是住在耕种的土地傍边,用杂木头、草蒿、油清纸搭起来的地方居住。简易房子的既住人,又在周围的地方搭起来,养猪、养鸡鸭,还养几只土狗看门口,不管是居住环境,还是生活条件都是相当恶劣。

来自粤西茂名乡村这些农村人,离乡别井来到他乡,干的活还是农民的活,又苦又累,有人耕田种地种水稻、花生,也有人种水果,还有人种甘蔗,种蔬菜到市场卖,赚了辛苦的血汗钱过着有日无夜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人,后来有人为了喂猪找饲料,深夜到市区的饭店地下水沟去掏潲水,到农贸市场拾那些剩饭剩菜回来喂猪。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了,不少原来已经没有人耕种的土地,已经被政府征收,开边成了工业园区。有人被逼搬走了去其他的地方继续干着以农为主的营生,也有人转行了,从事其他的的行业,入了农贸市场卖猪肉、蔬菜,还有其他的赚钱过日子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来自茂名乡村的人,有人已经把户口从家里迁到了现在的地方,成了新的客家人。有些人的儿女早已经从家里跟着父母来到这里,上了小学初中,甚至是上了高中考入了大学,还有些人的儿女与本地人结婚了,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不过,也有些人的户口本还是留在家乡,一直没有迁过来,象浮萍一样,生活在他乡一大半辈子。

这些人,大多数人现在都在他乡买了土地建房子,自己居住,还出租成了房东,每天靠收租数钱过日子,成了新的珠三角客家人。现在的深圳、东莞、珠海、佛山、阳江等地方都有“信宜村”、“高州村”、“电白村”,他们的村名都是从这段历史而来的。即使没有村名的地方,很多的本地人都把来自茂名市的他们,叫他们做:“信宜佬”、“高州佬”、“电白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人都是八十年代来自贫穷地区的乡村人家,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今日的辉煌,有人成了富豪,也有人成了乡间传说中的成功人士,成了杰出的乡贤,回乡捐资助学,捐钱捐物参加新农村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时代的进步都有一段辛酸血汗的历史,也有自己的发展过程,每个时代的成功,都离不开那些默默无闻付出努力的人。写下这段的历史,记录这些当年的茂名乡村人家,来到他乡的艰苦生活,目的就是一个,不忘初心,发家致富,不忘乡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