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爱才,求贤若渴的他,即便是“三姓家奴”吕布曹操也想收入麾下。
在他看来,乱世之中,只要有足够的才能,即便品德败坏那也没关系。也因此曹操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从来不看出身,只要有能力,那就可以在曹魏阵营中获得一席之地。
但即便如此,在贤良辈出的三国时期,还是有很多人没有选择投奔曹操,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诸葛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诸葛亮最终选择了刘备,而不是曹操。要知道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曹操已经基本统一北方,成为天下第一诸侯。相比之下的刘备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兵不过数千,地不过一县,怎么看都不可能是曹操的对手。
都说大势所趋,依照当时的情形,曹操是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诸侯,不需要多久刘备就会再次被曹操打败,甚至兵败被杀。可以说在当时,很多人都会认为,跟着刘备是没有前途的。
既然如此,那诸葛亮为什么还是选择刘备,而不是选择曹操呢?
原因主要有这么2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曹操对徐州屠城,给诸葛亮造成了巨大伤害。
很多人都知道,诸葛亮是躬耕于南阳,但诸葛亮的出生地是在徐州的琅琊郡。公元181年出生的诸葛亮,他所在的诸葛家族在琅琊郡,那可是名门望族,也就是说小时候的诸葛亮,生活条件还是很不错的。
然而在194年,也就是诸葛亮13岁的时候,曹操的父亲曹嵩被徐州刺史陶谦杀害。这可是根本不能被原谅的杀父之仇,震怒的曹操立马集结大批军队进攻陶谦,还下达了屠城的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候的诸葛亮还在琅琊郡,可以说他是亲眼目睹了曹操大军屠杀百姓的种种暴行。如此残忍、血腥的情形,很多大人都无法接受,就更不要说还是个小孩子的诸葛亮了。
毫无疑问,曹操屠城的暴行,给年幼的诸葛亮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不仅如此,在曹操屠城之后,为了性命安全考虑,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便带着诸葛亮离开故土,前往豫章,后来又前往荆州。
也就是说,如果曹操没有屠城,年幼的诸葛亮就不会有心理阴影,那么多无辜的百姓也不会被杀害,诸葛亮也不用背井离乡。从曹操屠城的那一刻开始,就意味着诸葛亮的内心已经埋下对曹操的仇恨。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去投奔曹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曹操麾下人才济济,诸葛亮很难大展拳脚。
在三国时期,全国的主要人口都集中在北方,加上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都在北方,这就让曹操的人才储备是极为充足的,甚至都可以说,是不缺人才。
更何况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曹魏阵营中的各个主要部门、各个实权位置,都已经有人任职,这就导致,即便诸葛亮投奔曹操,他也得从基层做起,无法一下子成为曹魏阵营的重要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能力的人都是有傲气的,更何况是诸葛亮?与投奔曹操去当个小官小吏,倒不如投奔刘备,一下子就是刘备阵营的第二号人物,正所谓是宁当鸡头不做凤尾。
另外还有一点,曹操十分重视宗族力量,曹魏阵营的许多重要职位,都是由曹氏、夏侯氏的人来担任,可以说在曹魏阵营中势力最强的,便是曹氏、夏侯氏。
这就导致即便诸葛亮投奔曹操,不仅在地位和权力上,无法跟曹氏、夏侯氏相比,甚至还会找到曹氏、夏侯氏的打压。既然如此,那倒不如投奔刘备,至少在刘备那边,诸葛亮的很多想法是可以立马得到实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工作选择那样,到底是去上市公司当一颗螺丝钉,还是到初创企业直接担任创始人?
也因此,在这两点原因的影响下,诸葛亮最终选择了刘备,而不是去投奔实力最为强大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