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从嵩鼓码头过海,在第一码头上岸后,沿着厦门岛西岸的鹭江道滨海绿化带南行,原本打算一直走到铁路文化公园的和平码头起点,待得走到和平码头的中间地带时,却发现隔着鹭江道的对面有座非常别样的登山口小牌坊,牌坊上写着‘同文顶’,于是行者便听从好奇心的驱使,决定到对面去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顶之鹭江道登山口

从人行隧道横穿马路,重回地面时,迎面便是高高在上的‘武西殿水涨上帝公’石碑,行者对闽南神佛之类的建筑一直怀有敬意和好奇心,所以便更加毫不犹豫地拾级而上。也就两三分钟的时间,行者就上到了上面的空地,眼前的情形却让人大失所望:破旧的楼房外侧,散落着三间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庙。如果不是‘水涨上帝’的字样,很难让人相信这里就是曾经的‘武西殿’。

查看资料得知:武西殿,供奉玄天上帝,相传,是神当水涨时,祷则倍灵,故称水涨上帝公。水涨上帝宫的信徒,原来多为漳州龙海浮宫、白水、石码等地来厦的“外水人”,所以分香龙海多地,旧庙因旧城改造已搬迁至五岭一带,现址为居民所占,照旧供奉玄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涨上帝公

小小的水涨上帝宫的旁边,还有座小小的土地庙。土地公的雅称是‘福德正神’,所以庙门上有这样的对联:福而有德千家敬,正则为神万世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地庙(福德正神)

行者虽有些失望,但既来之则安之,还是仔细地观赏了一番。而后行者不愿原路回到地面,正好发现庙后有小巷可通,查看地图似乎距离中山路不远,便临时改道,走进了小巷中。没想到同文顶的小巷却犹如迷宫一般,甚至偶尔还需要试错,方能走得通。这里巷名也很有意思,其中有一条竟然叫做‘打铁头刀巷’,想必巷子里以前有过生产锄头或剃头刀之类的打铁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连兴馆巷

不知不觉中,行者便下到了泰山路口。路口似乎正在进行旧城整治、景观提升之类的工程,路边的旧式洋楼应该便是所谓的‘第六市场’区域,这些旧楼与汕头老城区的洋楼颇为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山路口

泰山路的尽头就是中山路步行街,原本就已经过于现代的中山路,似乎也在进行景观提升作业,竟然连墙体也改成耀眼的现代色调,看着很现代,其实却很悲哀。没有了闽南韵味的中山路,将来大概只会沦为普通的商业街而已,让行者觉得好可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在升级中的中山路

从鹭江道翻越同文顶,走到中山路上,只有十多分钟的脚程,却是全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作为游客的行者自然还是更喜欢迷宫般的同文顶小巷,尤其是后来得知同文顶上曾经有过福建最早的高校--同文书院时,行者更是觉得自己的这一次‘误上同文顶’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