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期待的中国古动物博物馆有了新进展,中冶旗下京冶进场,即将开工

建筑空间:以人为本 构建合理布局
蓝天、碧水、一座座青灰色的建筑错落有致,在无边的绿地上铺陈开来……手捧中国古动物馆设计效果图,让人仿佛一下置身其中,触摸到亿万年前的远古时代。
作为承接国家战略规划,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级文化地标,中国古动物馆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我市文化设施布局,促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搭建社会教育平台,提升市民文化素养, 更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发展,打造保定靓丽名片。
承担如此重任的场馆,内部将如何设计布局?

据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项目团队介绍,展馆分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约7.3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约5.14万平方米,地下约2.17万平方米,是一座具有超链接、全开放、多元化、超共享特征的新型自然科学博物馆
根据目标定位和功能内容,初步确定展馆共设包含地质时代古生物、史前大型生物、近现代生物等在内的6个固定展厅和2个临时展厅。此外,为方便参观、学习、交流,还计划设置研究教育区(好奇中心、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大型报告厅、中型报告厅、会议室、多功能厅)、藏品库区、古生物生存场景户外模拟区等。
项目位于莲池区东三环以东,东风东路以南,黄花沟以西,建成后必将应对大量的公共人流与车流,如何保证开馆后人流、车流有序流动?面对记者的疑问,项目团队成竹在胸:公共观展流线始于南部主入口门厅,随地形缓缓抬升后到达展厅,观众在展厅空间随展厅体量几次转折后再返回地面层。观众展览流线、车行流线、办公流线、公共休闲流线互不干扰,整体流线层次分明,合理有效。
项目团队:攻坚克难 书写专业答卷
“中国古动物馆项目是未来京津冀地区展示保定形象,增进保定人民福祉的地标性项目,作为初步设计中标单位,我们格外珍视这次与世界级大师握手合作的机会,公司举全院之力,在尊重概念方案的前提下,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同时,最大程度保证概念方案的落地和实施。”谈起中国古动物馆项目建设,陆峰认识明确。
为此,项目组成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条件下,放弃一切休息时间,每天平均工作15个小时以上,春节期间照常加班,在极短的设计周期里,与王澍教授就数十个专业问题进行了有效沟通交流,并不断完善,最终交出一份令各方满意的答卷。
“这个项目是按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二星级进行设计,完全满足公共建筑65%的节能要求;地下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良好,上部结构采用钢框架结构,钢材延性较好,自重轻;整个工程采用博物馆建筑“智能化专网”模式,实现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设计方案还将建筑特色在夜间完美表达呈现,建筑“城墙”元素采用LED埋地灯照亮,色温上将采用暖色系,体现城墙的厚重及历史文化底蕴,城墙上建筑采用剪影手法,形成明暗阴影关系……”设计师们对中国古动物馆一项项专业设计如数家珍。
工程规划方案顺利通过,如火如荼的建设即将展开,愿这一承载着山水保定、文旅升级发展战略,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精神重任的特大型博物馆,早日成为闪耀沿东湖水系文化带上最璀璨夺目的那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