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去观照发现并非真实存在,而是众因缘各种条件和合而成,佛陀才提出无我论。

无我是部派佛教、原始佛教所证悟到的,来到大乘佛教之后,再进一步推广到法无我。

人无我是小乘佛教或者是部派佛教,或者是原始佛教所提到的主张。

大乘佛教为了要实践菩萨道,为了要度众生,进一步去提倡法无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我中文翻译出来的很容易理解、误会。我们都会觉得佛法很深奥,确实是很深奥,如果佛法不深奥,那就不叫佛法,那就跟一般人所讲的一模一样,那佛法有什么好学的?为什么还要学这个佛法?我们学世间法就好了。

世间法可以学到一切都是无常,我们都知道,世间法也可以学到有的时候会感到苦,有的时候会感到乐,世间法是这样子相对的,这样子对立的、冲突的,但这个不是佛法,佛法的定义很深奥,因为佛法讲真实的真理,真实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我论如果在修辞学上,就称之它为一种辟易法,它是一种辟易法的使用方法。

换言之,无我并不是我们一般人所了解的没有我,不是那个意思。

如果是依照我们一般人看中文,无就是没有,所以无我就是没有我。可是佛法在这边用了无我论,祂不是我们一般人所了解的没有我。

我们先来看看我到底是什么意思?从小到大,师长、父母亲或是长辈教我们都是我。

其它学问也都是我,都是有一个主观的自己,主观的自己相对于客观的环境、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长教我们都是我要怎么样子,我要争气,我要努力,我要成功,都是有我。

小时候,我们所说的我,很显然指的就是这个身体,张三打我了,张同学打我,就是指的这个我、这个身体。

慢慢的我们心智慢慢成长的时候,我们会向妈妈说我肚子饿,我要喝水,那个时候的我的含义就比那个肉体的含义稍微广了一点,我口渴,这个时候就不纯粹是肉体,肉体本身它没有觉知的能力,是我们的心识,我们的意识,我们的精神有那种觉知的能力,觉知到我口渴,我想喝水,我肚子饿,我想吃东西,这个时候的我含义又比较广,这指的就是一种感受,除了肉体之外,产生了一种知觉的作用,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增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我们心智越发展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你不了解我,那个时候的我就不是指这个肉体,也不只是指这个感受,那个时候的我指的就是我的想法、我的理念、我的ideal,我要做什么或是我的意思你误会了,你不了解我,那时候含义更广、更广。

如果小时候老师叫我们写作文说我的理想,我们的理想都是说我将来要当科学家,那个时候的我又不一样,含义又不只是这个肉体,也不只是感受,也不只是知觉,而是一种希望、一种愿,我愿,我的意愿,我愿干什么,这个时候含义又更加的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年纪比较大,经常会生病,我又生病了,我又去医院了,那个时候的我是身心的集合体。

我又生病了,我生病不只是这个肉体不舒服,还有精神、心灵会觉知我身体不舒服,我必须看医生,我必须到医院去,那个时候,那个我含义又更广了。

等到一个人快要临终了,我要去了,各位再见了!你们不要伤心,那时候我又指的什么?一般人讲的往生只是就身体来讲,讲就是我要去了,是就肉体。

如果比较有哲学观念的,就会问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那个时候指的我就不只是这个肉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