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卡雷尔·法布里蒂乌斯《金翅雀》 - 1654 - 毛里茨之家皇家绘画馆,荷兰海牙
Carel Fabritius, The Goldfinch, 1654, Mauritshuis, The Hague, Netherlands. 605

“哎,圆嘟嘟的棕色家养小仙,

笼罩着来自代尔夫特的完美光线,

被窄窄链条栓着,立在架子上,

那是1654年,你看着我们,

法布里乌斯被大火烧死,

你这小燕雀恐怕也都瞧见。你从那个

不属于我们、平淡无奇的错视天堂,盯着看”

——莫里·克里奇《金翅雀》(节选)
Morri Creech, Golfinch

一只鸟,站在它那平淡无奇的鸟架上,看着我们,气定神闲,甚至有些骄傲。它的面孔,有一点绯红,翅膀上有一道明黄。显然,这是一只欧洲金翅雀。看上去,它似乎随时会飞走。不过,仔细观察,才会留意到那条细链,把它拴在其中一根鸟架上;它能做的,也只是拍拍翅膀罢了。在后面的墙上,留下一道阴影。不过,光从哪里来?似乎来自我们这块空间、来自真实世界?是不是觉得,这幅画相当逼真,似乎真有一只鸟站在眼前?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独一无二的奇画,来自17世纪荷兰大师:卡雷尔·法布里蒂乌斯[Carel Fabritius,1622-165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卡雷尔·法布里蒂乌斯《自画像》 - 1645 - 博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荷兰鹿特丹
Carel Fabritius, Self-portrait, 1645, 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 Rotterdam, Netherlands. 1205 (OK)

也许,你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他的确是那一代画家中的翘楚。1622年,荷兰米登贝姆斯特,法布里蒂乌斯出生。父亲皮特·卡雷尔带他走入绘画的世界。关于他的年轻时代,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曾经是伦勃朗[Rembrandt,1606-1669]的学生。那是1642年,伦勃朗正处于巅峰时期,在阿姆斯特丹开有画室。不久之后,法布里蒂乌斯搬到了代尔夫特。1652年,加入了圣路加行会,注册为历史画家。不过,法布里蒂乌斯并没有被这一种题材框住。存世画作中,有静物、肖像、自画像,与他师傅一脉相承。技艺精湛,画作热卖。那么,1654年,他为什么会突然选择如此平淡的题材?

错视大师

当时,尼德兰联省共和国正处于巅峰。作为欧洲大陆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荷兰艺术领域也蓬勃发展,以市场体系为主导,促使艺术家们推陈出新,在激烈竞争中赢得订单。在这一背景下,绘画题材越来越丰富;出现了动物画。这里所说的动物画,并不是过去曾经流行过的静物画中的动物,而是鲜活动物,采用自然主义手法,就像给动物画肖像。

当然,这种新题材吸引了法布里蒂乌斯的关注。他是个多面手,喜欢各种不同绘画实验,比如这一幅《代尔夫特城景与乐器商店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卡雷尔·法布里蒂乌斯《代尔夫特城景》 - 1652 - 国立美术馆,英国伦敦
Carel Fabritius, A View of Delft, 1652,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UK. NG3714

在这幅画中,法布里蒂乌斯相当大胆,探索错视题材,试图让人感觉这并不是平面画作,而是立体物品,与观众共处同一真实空间。

在《金翅雀》中,法布里蒂乌斯描绘了一块白墙,比我们略高的地方,有两根鸟架,采用短缩透视,光线效果极其自然。如果画作挂在白墙上,高度合适,整体看上去会触手可及。我们知道,法布里蒂乌斯决定去掉最初的画框,增强这一错视效果。

关于这幅画曾经的位置,有许多假设。

有一些艺术史学家认为,《金翅雀》曾经被放在另一幅画的保护板内侧,打开保护板的时候,就会露出这幅画,带来惊喜。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这幅画曾是海牙一个大家族宅邸的门牌。

还有人认为,这幅画曾挂在临街窗口的内框上,过往行人能够看到,并被艺术家才华所震惊。荷兰绘画中,经常描绘住宅窗口旁边站在笼架上的金翅雀,因此才有这种假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赫里特·道《窗口的荷兰少女》 - 1662 - 萨伏依美术馆,意大利都灵
Gerrit Dou, Giovane olandese alla finestra, 1662, Galleria Sabauda, Torino, Italia. 37

小打水工

事实上,选择金翅雀这种鸟并非偶然!在17世纪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那些大城市里,人们把欧洲金翅雀当作宠物。这种鸟不但叫声动听,同时也相当聪明。它能学会一些小把戏,例如自己从小容器中舀粮食或者舀水。所以,当时的人们把它戏称为“小打水工”[荷兰文het puttertje]。金翅雀被养在鸟架上,供全家娱乐。所以,法布里蒂乌斯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很可能就把自家养的小鸟作原型。

除了娱乐之外,在文化史上,金翅雀也多次出现。美国鸟类赫伯特·弗里德曼[Herbert Friedmann,1900-1987]曾在1946年出版了《金翅雀的象征含义:欧洲宗教艺术中的历史与含义》。比如,在基督教中,金翅雀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与它头上的红斑点有关。在耶稣钉于十字架时,曾有一只金翅雀,感到同情,尝试叼走他额头上的棘冠,于是染上了血。因此,金翅雀成为基督受难的托寓,自文艺复兴起,经常出现在意大利绘画中,例如金翅雀圣母这一主题,最著名的画作当属拉斐尔那一幅,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斐尔《金翅雀圣母》 - 1505-1506 - 乌菲兹美术馆,意大利佛罗伦萨
Raphael, Madonna del Cardellino, 1505-1506 - Galleria degli Uffizi, Firenze, Itali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万尼·巴蒂斯塔·蒂耶波洛《金翅雀圣母》 - 1760 - 国立美术馆,美国华盛顿
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 Madonna of the Goldfinch, 1760,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USA. 1943.4.40

灰烬中复生

“就这样,在第三十个年头,

风华正茂时,这只凤凰死了,

不过,幸运的是,他留下的那团火,
点燃了维米尔,

精湛的技艺,让他的作品永世流传”。

——与法布里蒂乌斯同时代的阿诺尔德·博恩[Arnold Bon,1634-1691]

《金翅雀》相当杰出,但它之所以出名,也是因为那一年发生在画家身上的一场悲剧。

1654年10月12日上午10时15分,年仅32岁的法布里蒂乌斯,正在绘制一幅肖像画,突然之间,灾难降临。不远处,火药库爆炸;数百座房屋被炸毁,受害者人数无法估量。法布里提乌斯和他的画室都没能幸免。画家因伤势严重,在医院去世;他的大部分画作则遭到破坏。《金翅雀》是留存于世的少数几幅作品之一,价值不可估量。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被人遗忘。直到19世纪,艺术评论家特奥菲勒·托雷-比赫[Théophile Thoré-Bürger,1807-1869]才重新挖掘出法布里蒂乌斯及其作品。从那时起,《金翅雀》被视为荷兰绘画的重要杰作,1896年进入海牙毛里茨之家皇家绘画馆收藏。

这就是《金翅雀》的故事,这只娇弱的小鸟,让法布里蒂乌斯的名字超越了死亡的界限,获得了永生。直到今天,它依然令人着迷。美国小说家唐娜·塔特[Donna Tartt,1963- ]把它当作一条红线,写了同名小说《金翅雀》,2014年出版,获得了普利策奖。而它的作者也曾经深刻影响了另一位同样卓越的画家: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

本文摘自法文网络杂志coupefileart.com,原作者Raphaëlle Agimont。法语原文请点击原文链接

关于潘特西蕾的艺术文摘

Penthesileia,寄生在意大利/法国泛艺术史类纪录片、书籍、报刊上的野生翻译菌。
每日更新
每周六主题:绘画流派微系列 | 以最简短文字介绍21个不可不知的绘画流派
所有中文文字版权均为潘特西蕾的艺术文摘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