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办完笋展的永祥拱瑞下村,迎来了我迟到的“ 家访”。
山坡竹林掩映一幢四间三层高的新楼房,这是38年前石柱高中学生舒文胜老家。外国语学校的财会工作,他脸上还是学生时的书生模样。他老母亲用柴火煮了一个下午的落山笋,散发着山里人的热情,煮着对儿子当年班主任的一片欢迎。
黄昏的笋乡,竹叶青翠舒展。又见炊烟,寒暄过后,我和6个学生的记忆,仿佛倒回到那个李白饮马之溪,倒回到下里溪那个操场,倒回到那段青葱岁月。当年我19岁,学生十四五岁。我的第一届学生是1982年入学,那时初中高中都是两年制。
班长李俊轩邮电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电信部门上班。提起当年生病在家,我自行车骑了近20里砂子路上门探望,感动之情溢于言表。她说,陈老师的自行车铃声,感动了一座村庄。多年以后,妈妈还经常念叨小陈老师的好。
一次家访,超乎我想象。我想起前年春节在金华当狱警的应如武同学突然电话我,带了一盒铁皮石斛枫斗一坛磐安野蜂泡的土烧酒,一如当年的腼腆说是代表母亲向我表示歉意。当年他的自行车在学校被偷,母亲曾赶到学校责怪过我。读了老师在人民日报发表的长篇散文《大陈的风》后,恍然明白老师也像母亲一样,为学生耗尽心血操碎心。
我记得是有那么一次责怪。他母亲从老远的山村走路赶到学校,让我深深内疚。从此,我把家访当作一种习惯,并且在浙江教育报上发表了“家访五忌”文章。“五忌”大意指的是。一忌反客为主。要先倾听家长对子女对学校的意见。二忌先入为主。要客观介绍不能主观武断。三忌以偏概全。要从德智体美劳,全面探讨学生的优缺点。四忌口无遮拦。要把学生的一些隐私如早恋,有所保留,还要视家长素质把握谈话分寸。千万不能把家访变成“告密”,令学生反感。五忌居高临下。要尊重家长,商量式口吻,公平公正。
由于刚开始划分重点与普通,乡下中学的班主任是很难当的。曾经有一位城里“插班生”叫徐晓波十分淘气,屡屡逃课,像当年最火电影《少林寺》里的“少林少子”,父母头疼束手无策。经过家访,我了解到他最爱听姐姐的话,于是我多次沟通,要求他姐姐不能只给钱溺爱,一起多次谈话促其了转变。为此,我写下了1700字的《用语言点亮学生的心灵》,在当年最红的《演讲与口才》杂志上发表。一篇17元稿费的“班主任日记”背后,是教书肓人用心写的语言艺术,也迎来了我班主任岗位上的第一个荣誉一一永康县先进教育工作者。
一个后进生的转变,犹如一棵歪斜的树重新扶正立起来,而“攻心为上”需要先了解透那颗淘气的心,才能用心去接近用心去沟通,这就是家访重要性之所在。我曾经在新生入学报名后第一次教室见面时,报出每个座位上学生的姓名。那是我从入学档案上研究学生照片家长情况原班主任评语后的“博闻强记”,也算一种“纸上家访”。
竹乡的晚餐还包含着那棵竹子的“虚心”。任永三中校长多年的李文星提问,当年老师化学课一半时突然调整两个同学的座位,似乎违背教学规律。我笑着回答,那是不得以而为之呀,课前我已与两个同学谈好同意。主要是班主任太年轻,调皮捣蛋的学生太多,选两个最调皮的服从一下,也是“杀鸡儆猴”树一下班主任的“权威”呀。

夜幕下的竹乡静悄悄,一场师生家访晚餐热热闹闹。厦门部队转业的徐中秋一脸军人豪情,说老师当年小提琴教的“我爱祖国的宝岛”,是他站岗巡逻时最爱唱的歌。警校毕业的钱忠从多年的交警大队长岗位走上市公安局副局长,说老师带他上历山砍毛竹,背竹下山肩膀磨破了皮。还说在绍兴任副市长公安局长的俞流江帮老师家割稻谷踩断了打稻机的踏板……
看似对学生的劳动“剥削”,却也不失为学生对老师的另一种“家访”。平时在家不干活的学生,在老师家补上“劳动课”,虽然增进了师生友谊,但我心里一直觉得不妥深怀歉意。。偶尔一次的“出格”,却让学生记忆一生。学工学农学军的年代,教育还是德育为先的。
窗外竹林下起雨,仿佛有一眶热泪,滴在一棵棵破土而出的竹笋上,学生的头发也已斑白。任三锋工具总经理多年的黄理,提起在杭州的女儿,对如今的“手机家访”,颇有微词。12岁的女儿,不是去培训,就是在去培训的路上。从幼儿园早班开始,学完钢琴学古筝,练完舞蹈练播音,妻子的手机被班主任牢牢绑定,作业情景实时传输,作业题先找百度。可老师从未登门家访,都是微信登录。
无独有偶,一起晚餐的画家大庸有两个女儿,妻子脱产在家也应接不暇班主任的“手机家访”。其实,家长疲惫不堪的背后,正是学校反客为主的教学“错位”。
大庸因为其兄是我高中的学生,一直叫我阿舅。他是我“家访”收下的关门弟子,颇具灵性不受束缚,给他的绘画带来了原创的市井味。他说,阿舅一边鼓励一边批评,画展序言,每读一次都有新的领悟一一
大自然的搬运工一一为大庸《日常-日禅》画展序
亲切总在山水间。叫声“阿舅”,似乎我手里有拐杖。
其实,我一直在期待你的拐点,期待你的天圆地方,你的残荷枯枝萧萧然。而这在这场戴口罩的春天里春光乍泄。你把江南早春的疏影欣于纸上,现场命题作文给人眼前一亮,潜质可当。阿舅已收藏,虽然尚未画押盖章。
又闻金秋个展,嘱作序。我想起你说是学习“义利并举”的南宋陈状元。生活,也许是2个女儿父亲的那点私爱,你的斗米还须以画度日的窘迫。可惜,阿舅并不富裕,还抱着父亲的那块一贫如洗的黑板不放。毕竟你的字画有市场,而我的诗句在不多人的赞许中惶恐不安。
继续搬砖吧!生在长城,身在长城,不见当年秦月亮。希望你不忘当年孟姜女。初心,永远在路上。
我手上的老茧与你一起成长。专业的评语交给市场。进了荣宝斋,那是刘姥姥的大观园。
希望市井之徒,能登大雅之堂。庸与雅,全在一个“附”字之间。
剃度的人生,只用灵魂做道场,不要轻言“禅”。弘一与齐白,一个虎跑方外,一个西泠世上。
如你,如是你,便是天亮。
一篇序言,或许是一场面对面的“文字家访”。无论批评与表扬,都是班主任的爱护与担当。

今夜的竹乡,有一盏明灯叫做家访。不知是谁提起在北京一带一路办公室工作的应雄,打开了我“台门新赋”的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种家访叫做告别临终的家长。前年的农历八月十六,77岁的台门一代石匠应岳明恋恋不舍松开了儿子应雄的手。秋阳满屋,一个美丽的石头村,一位省政府智库工作的游子,把悲痛化为了对家乡振兴的力量。我2016年元旦夜访台门,有感于应雄对家乡的一片赤子之心,曾经欣然写下另一篇班主任日记《台门新赋》一一
丽州城东南四十里,松山之阳,日山、月山脚下,有应氏号台门。建村六百载,人口六百余。祖辈采石为生,石材、石匠远近闻名。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晴耕雨读,人才辈出,改革开放30年,培养大学生百余人。台门四季红,春日杜鹃红,夏日荷花红,秋日柿子红,冬日桔子红。台门石头美,日山、月山岩石上长松树,太极溪流上立石桥,村石街中现双眼并,石头礼堂旁有千年古柏......台门因石而生,石因台门而长。岩松为天然屏障,双眼井乃智慧泉,石拱桥上吟诗句,石头祠堂里数风流。更有村西湿地,俨然是鸟、草、花、水与石头的共同家园。莺飞草长,燕子归来,停泊在石、草、水之间,似在诉说游子思乡思母之情怀。美哉,台门!千年不变的石头感受时代的召唤,沉睡的石村迎来游子的回报。应雄回乡兴民宿,祖善题字壮民心。更有村三委,同心协力兴台门,石文化为主题的小山村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村东树石牌坊立六合石柱;村中建石博馆;南修日山、月山长城石头坡;西接舟山好溪岩泉水;北造舟新公路、石砌红枫林和银杏林。无人机冲一冲,俯拍出台门村貌为一扇大型的"幸福门",芝麻开门。微信摇一摇,台门古村插上了旅游民宿+互联网翅膀,云淡风轻。百度搜一搜,石博馆已加上中国元素的符号,载入史册。壮哉,台门!台者,抬也,不断创新,不断发展;门者,守也,台上守国门,台下守家门。台门寓意深,光烈情怀重。由来一声笑,情开两扇门,英雄出处在台门。台门美,美在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台门秀,秀在慢生活,秀在百年女神树联袂太极溪中不肯走的红鲤鱼一起向远方的客人诉说台门石村的新故事。呜呼,新台门新希望。白天漫步于斯,给懦弱者以坚强;夜晚静宿于斯,给坚强者以欢乐。人生驿站,台门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篇新农村“赋”,或许是一次“家访”到“村访”的升级,带领班主任升华的是学生的超前思想。
应雄多次说,陈老师对我最好,每次都是先让我出教室去拿饭盒。殊不知那是班主任我对听话学生的一种小小奖励。
我曾在走上班主任岗位的第一个寒假失声痛哭。学生离校后空荡荡的校园,让我前所未有的孤单。因为学生不睡我不睡,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而38年后的这场“家访”,却把我的心装得满满。
告别竹乡,似乎有一盏明灯,在人生的竹林里摇晃。
竹乡的夜,为我的“家访”打开了另外一扇窗,窗里面的我,也是浙大紫金港博士后的那位家长。
陈加斌2021.4.21写于浙江省永康市永祥拱瑞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