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年轻时,是著名的文学青年,也走在国际时髦圈的第一线。他自称“亨利”,着西装、戴眼镜、骑单车、吃西餐、喝白兰地、打高尔夫球,偶尔也写写诗作作画,喜欢到处显摆博虚荣,若活到现在也一定渴望当“知乎大V”。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张鲁一饰演溥仪与溥仪本人

但真论起才华、文学功底乃至学问之道,他肚子里确实没多少货的,都是一堆花样子,更别扯什么“文物鉴定水准比故宫专家强”之类的噱头。自从各大电视台“鉴宝”之类节目盛行,各路“文物专家”也丑态百出之后,这一行当的从业人员似乎有点名声昭著了,但诸如启功、刘九庵、耿宝昌、冯先铭、朱家溍这类故宫顾问,以及宿白、孙机、傅熹年、徐邦达、李致忠、杨仁恺这些“国家文物鉴定委员”,岂是溥仪再瞎混两辈子能望见脚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文物行业,“故宫顾问”(正式名称比较模糊)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这两大头衔,都是实打实的国手,可不是等闲能轻视的,马未都先生忙活了一辈子也无缘于此。尽管,在2009年时,“书画碑帖组”竟然也增聘过苏士澍这等奇花异草,令人啼笑皆非。总体来讲,这些名单失察的机会微乎其微。我记得4年前,杨成凯先生病逝,中国社会科学院挂出的讣告、辛德勇扬之水等学者发的悼念文章,首列其身份也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虽然杨先生本职工作其实是研究现代汉语的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在古籍版本方面备受尊敬的杨成凯

至于那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讲溥仪到王国维家中做客,看见架子上瓷器,一看就说是假的,还说什么“我不懂啥古玩学,更断不出真假,我只眼瞅那几件东西,跟我家里的不太一样”云云,吹嘘的神乎其神,但稍有点常识即知这是网上瞎编的段子。溥仪从未“临幸”过“王行走”家中,这则逸闻也不见任何正经文献材料。荒诞不经的谣言反复扯,也差不多成了事实——两年前,我在武汉听讲座,还听一位985中文系名教授把这当真事讲的,你说有多乖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溥仪日常用具

要夸溥仪文物鉴定功夫多牛,还不如吹他搞封建迷信多在行吧。从溥仪自传及晚清一些笔记看,溥仪倒真是求神拜佛的“资深行家”,“推背图”、“天眼通”等研究素养颇深,算命、看相、求签、卜卦、扶乩等更是专家级别的。他的生母瓜尔佳氏、岳父荣源、师父陈宝琛、朱益藩等都好这一口,算是名副其实的“家学渊源”吧!

1993年,爱新觉罗·毓喦出版《我跟随溥仪二十年》一书,里面就说溥仪每日都要念经,“每日傍晚还得念咒”。说他抄袭的“爆料”,这本书也涉及了。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王朝皇室最重视文化教育,一个是赵宋,另一个则是爱新觉罗家族。但满清入关后10位皇帝中,溥仪的文化水准实际上是最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平实地讲,历代清帝中,溥仪的英文应该又是最好的。据德龄公主《清宫二年记》,慈禧和光绪都曾突击学过英语,但都浅尝辄止,光绪还停留在用几句口语“祝福我们全家”的程度。而溥仪是能读懂《伊索寓言》、《爱丽丝漫游记》等原版英文书的,一口牛津腔更是顺嘴即来。他13岁起,牛津大学来的庄士敦老师,每日费心教他3小时英语,到底是学进去了。后来,东京大审判他一口洋腔出庭,到底是用上了排场,成就了最后的“高光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庄士敦影响,他自少就很新派,是民国初期的摩登青年,内心对传统文史是很抵触的,自传里看“国学大师”王国维简直看可怜虫一般。是以,他的旧学相对而言是不怎么过关的。写的烂诗还不如顺治,书画及鉴定等传统功夫又远逊给弟弟爱新觉罗。溥杰——溥杰在醇亲王府长大,书画自幼精习,功底是很深的,溥仪偷卖文物很多还得他掌眼,书法还与舒同齐名。而溥仪呢,现存几封与大军阀张宗昌的往来信件,文辞是雅驯得很,但也被考证出是刘骧业等手下的代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晚年溥杰

如今的人都很“势利眼”,总以为人家贵为天子,再不济也是末代王孙,那一定得有两下;又或者对文物鉴定这行业隔膜太深,乱猜人家见过大世面,耳目所及满坑满谷都是国宝,眼力一定迥出常人,甚至还得超越那些故宫专家,而不晓得在所有文科中文物鉴定算得上要求最高、学问最深、积累最专的一宗学问,溥仪那三脚猫功夫何德何能?

要说眼睛见得最多,就一定是功夫极深,那如今故宫博物院里的保安大叔们,日日夜夜都守在国宝堆中,岂不得是中国文物鉴定行最顶级的大宗师?同理,我还认真写了20多年钢笔字呢,如今书法咋还狗爬体一般?这道理很简单的:书法也好,鉴宝也罢,这些都是很专门的学问,若非经系统训练,若不是真潜心于此,看再多其实也效果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溥仪的性格,大体就是“事事都好奇,样样都不通”。他一生中,最高的“文化成就”,大概就是19岁那年化名“邓炯麟”,在当时上海的《游戏日报》发了3首旧诗,让他的英文老师庄士敦喜不自胜,还特意在回忆录《紫禁城的黄昏》一书中给翻译成了英文,还说“中外人士都会为之惊讶”云云。可40多年后,溥仪写《我的前半生》,终于“坦白自首”这些诗是他从一部明代诗集中抄的。

尽管,他7岁开始就已经学过作诗,一对一辅导的还是陈宝琛这等大师。但看他所写的《祝寿诗》《求雪诗》之类,其实都还在未入门的阶段——这类事实不仅可证他水准太欠,也说明他才智实在是比较平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庄士敦课程

至于文物,种种材料都表明,他实在是很外行。毓喦的《我跟随溥仪二十年》里,溥仪其实连《四库全书》版本这种常识都搞不清楚,出逃东北时也都是各种瞎卖。这种暴殄天物的“豪举”,还一手促成了山中定次郎、茧山松太郎等日本古董大亨的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是乾隆早已封箱鉴定好的“国宝”,他似乎都不怎么明白价值,随手都是乱送。比如陈宝琛的外甥,当年不过就是给跑跑腿,竟然获“小赏”这样一批文物: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图卷》、《步辇图》、《阆苑女仙图》,以及故宫三希堂的书法作品《中秋帖》、《伯远帖》等等等,每一幅都足供他吃三代人,但溥仪就是当拼夕夕平常物给了。而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譬如金玉银器钻石手表,他又视为珍宝,连仓皇逃命都随身携带,导致连遭守护伪皇宫的国兵哄抢。您说他懂不懂,傻不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学者方兆麟写的《溥仪与清宫珍宝》,字里行间也是把溥仪当“冤大头”来描述的。据他说,溥仪被赶出宫寓居时,陆续变卖故宫珍宝时,京津两地古玩同业欺负他外行不懂或不懂装懂,一度把他耍得团团转。当时的天津北门外锅店街,有家名气较大的万昌古玩店就是靠着连蒙带骗,哄他用一万大洋出让数十件国宝的,这等傻事一时间也轰动国内整个行当,“古玩同业无不眼红”。就这样子,利用贬低、估价等专业漏洞,“这些国宝每天都在卖,究竟卖出多少书法名画已无案可稽”,溥仪何尝真懂什么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舆论,都有点稀奇古怪,满清皇帝们都成了“封神榜”显学,连溥仪这种实在乏善可陈的亡国之君,都要吹捧成“文物鉴定专家”。过去,是“落后就挨打”,如今时风是“挨打不够就跪舔”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