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 福鼎

在19世纪40年代,英国人用大炮轰开了我们的国门。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思想觉醒,意识到中国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绝不可能拯救中国。虽然清政府实行的洋务运动,但它的实质还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有识之士学习了西方先进思想,带到中国进行传播。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人们越发的渴求民主和自由。中华民国政府成立,我国开始进入民国时期,这个时候旧思想和新思想碰撞激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四,永不熄》:“歌词是民主和科学,和者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歌唱新思想,打开了青年的眼界。年轻的男女学生都很大胆、激进,并且做出过很多令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不过只是相对而言的,倘若放在现代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要放在那个时候,往厉害了说就是大逆不道。我们这次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孔令伟,她本是豪门千金,却拒绝做女人,一生穿男装梳着大背头,还娶了三妻四妾,民国时期的新思想对她的影响尤为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令伟这个名字听着就很男性化,她出身豪门,父亲是孔祥熙,母亲则是宋家三姐妹中的宋霭龄,这两个名字可是民国历史中出现频率较多的名字。有句话说得好“宋家姐妹孔家财”,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的孔家,说的就是孔祥熙。作为孔祥熙的女儿,在民国时期的身份地位也是可想而知的,算得上是所有豪门子弟想要追求的对象了。姨妈宋美龄对这个侄女也是宠爱得很,有一次在重庆中央公园孔令伟和龙云的三儿子打起了枪战,两个人在街上恍若无人的用枪扫射,误伤了很多的路人。可是由于宋美龄出面保住了孔令伟,真是《倾城误人身寄内翰洪文》中所说的:“三千宠爱当一身。”孔令伟伤人的事情也没有什么结果,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孔令伟到底有多恃宠而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孔令伟也到了该婚配的年纪了,但是孔令伟的眼光很高,基本上没有她看得上的男人。父亲孔祥熙也为她操碎了心,也亲自为女儿介绍过几个条件还不错的人,但孔令伟就是看不上他们。后来还是戴笠介绍了胡宗南给孔令伟,胡宗南对孔令伟的名声也早有了解,他不喜欢这个恃宠而骄的大小姐,原本他是不想去相亲,可是碍于戴笠的面子,也就来了。两人相亲的结果就是不欢而散,也在没有什么后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多次的相亲之后,孔令伟觉得做男人比做女人强多了,做男人有更多的自由,还可以拥有更多的妻妾,可是女人就不行,那个时代对女人的约束和限制太多。《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都是骂女人的话。孔令伟却偏偏不想要这些束缚,她梳起了背头,娶了三妻四妾,把她们安置在一个公馆里。为了让自己的这些妻妾们能够生活的好一点,孔令伟还请来了很多的保姆,在这个家里他不允许别人叫她大小姐,而是改称老爷。她的那些妻妾们则按照迎娶的时间顺序称几太太,这样的生活放在当时怎么能有人理解她。如果她想终身不嫁,况且父母还能够一直把她留在家中,靠着孔家的那些家底也足够她无忧无虑的过一辈子,可她却偏偏选择做男人,还娶了那么多的妻妾,自己成立一个家,让所有人叫她老爷。其实不只是在民国时期,即使放在现在看大多数人也会觉得很奇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是我们不能够理解她,我们不知道她经历过什么,又或许是她性格上有什么缺陷,认知上有障碍,她的思想总是那么格格不入。再后来孔令伟也一直保持着单身的状态,她也独自一人在1994年的时候离开了这个世界。民国时期的思想可以说是最为激烈的了,对人的影响也极为深重。孔令伟或许是受新旧思想碰撞的影响,使得自己的认知出现了障碍,无法正确的判断事物,才会出现扮男人,梳背头,娶妻妾现象。

结语:不过人的一生都是自己说了算的,后人再怎么评价也都无法改变什么,所以还是由她去吧。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选择何种生活的权利。

《倾城误人身寄内翰洪文》

《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