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伟在书坛名气很大,源于其在全国书法等级最高的展览上接连获奖:先是获得有着中国书法最高奖之称的兰亭奖一等奖,隔年又获得全国第十届国展的全国奖,至于其他各种全国性展赛,更是入展、获奖无数。

郑庆伟在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上获得最高奖的作品,是一件草书册页,从中可以使人看到效仿唐人草书的痕迹,要说新意倒没有出现,却也因笔法熟练值得圈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每块的字数少,一气而成,笔墨相发,显得十分娴熟和飞动。从书写速度来看,虽然比不上怀素“风声吼烈随手起,龙蛇迸落空壁飞”的激越,却也在行笔上,接续呼应密切连贯,疾中见缓,缓中有疾,达到柔中见韧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书就是以简洁之笔调来进行的,精简之后的线,左右映带,摇曳多姿,以速度引领,一时风起云涌,如水出峡。作者的书写带着激情,驭笔向前,在挥洒中见出痛快和畅达。

因此这件作品挥洒到末了,是涌出来的,不是挤出来的、不是安排出来的。如“当如此耶”四字,是如此地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笔提按敏捷、细致,重则缓缓按下稍作停留,使墨迹厚实粗壮;轻则疾走快提,线圆劲而细韧。轻与重、提与按相互交替、变动,于是有了明显的比较、映衬效果。

同时,在字的结构上也求形之各异,忽大忽小、忽俯忽仰、忽侵忽让、忽连绵忽断裂,各呈其能、各显其趣,便作品整体增添不少生动。作者还是比较注重局部的趣味的,各局部有变化,集合之,则整体变化则多,有处处皆景的妙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飞快的速度之下,有不少草书作者笔下的点线都变形失味了,成为粗糙躁动之作、草莽荒率之作,流露出江湖气、世俗气。这种气味越来越多了,似乎不如此不能体现草之狂气和所谓的现代感。

郑庆伟的作品中,那种滋润的、雅致的、柔和的,甚至小巧的成分,不时可以寻觅出来。这就是他草书中的审美价值了,明显也比那种残破狂野、乱头粗服者的草书显得有教养、有情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书不能成为粗糙笔调的储存器,不能以“逸笔草草”为由,写出一大堆破烂不堪的渣滓来。草书理应是很细密的,应该向王羲之、张旭、怀素学习这种细密,而不是相反,以破坏为快事——郑庆伟是晓得这个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色表现丰富,时见枯润相生,润中有枯,枯中含润,以润为主,枯笔次之,在枯润变化转捩中得其自然。

这些年不少书家乐于以熟宣或非宣纸创作,用墨的技巧被压抑了,得不到展开和发挥,通篇墨色一致不变。当然,也有求墨色多变的,为了墨色之变而变,也就生出了有意渲染的痕迹——变化多了,自然就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郑庆伟此作来看,墨色之变是不经意的,在线的延伸过程中自然就完成了。由润而枯,成为一个自然延伸的色阶,不过分也不强调,使人看到墨色在运动中的消耗、施舍。

这样就比忽涨忽枯、方润即燥的突兀来得更合乎情调和理解。草书的书写是一个轻松的过程,那种“投笔抗声连呼叫”的炽热情怀是没有普遍性的,甚至使用墨过于突兀、任性,形成不了一条自然的墨色链。

现在我们读郑庆伟这件作品,其对于墨色,是具有委婉之变、轻松之变的,见出运动中自然之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书就是要快捷地书写,如果把一件草书写得十分漫长、缓慢,也就缺乏草书必备的速度。古人是推崇草书书写过程中的速度的,或者说可以从速度的把握上看出一个创作者的功夫,“驰豪骤墨剧奔驷,满坐失声看不及”就是书写速度的写照。

因此,在迅疾的书写过程中,三下两下,起承转合,断续绵延,浩浩汤汤,可见出速度背后的能力。有人认为书写是一件易事,不就是一下两下?却很少想到速度迅疾的背后是几十年的磨砺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常就是这么几下,一个人善书与否,包括他对前人书法的理解、把握以及自身的融会贯通,都一目了然了。郑庆伟的草书,看似“着急忙慌”“草率不堪”,其实背后都是功夫。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田园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