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壶是西夏瓷器中比较常见的器物,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器物,制作精美。扁壶的两侧有双耳或四耳,以便穿绳提拿或携带,其造型可能从游牧民族盛水的皮囊演变而来。有的壶腹部正反两面各有一圈足,背面圈足起放置平稳的作用,正面圈足有对称和加固胎体的作用;有的只有一侧有圈足;也有小型扁壶没有圈足。扁壶一般外表为褐釉剔花装饰,也有黑褐釉素面无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酱釉又称:“柿色釉,紫金釉”,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较高,达5%以上。酱釉的出现始创于北宋的北方窑口,如定窑、耀州窑等窑场中均有烧造,以定窑酱釉最著名。明曹昭《格古要论》中“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的论述。所谓紫定并非紫色,其釉呈棕红色,实际上与今天芝麻酱色调相近的釉,故而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系谐音四季,古人寓意四季吉祥如意,人们向往和平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酱釉四系扁壶高26cm,通体施酱釉,造型独特,烧造难度极高,小口,扁腹、腹部装饰四个系,用于穿带,腹中正反两面印纹饰,中间方孔圆形上有金玉满堂四字,形象逼真;图案新颖,造型独特,刀痕尺度自然清晰,线条刚劲洒脱有序,纹饰对称协调,整器图饰布局匀衡,工笔粗细有度,棱角分明,纹饰技法犀利流畅,工艺极其精湛。线条飘逸,姿态优美非常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