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许才子

今天的故事又要从拜神说起。

经常有人来质问才子,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以及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怎么就那么热衷求神拜佛呢。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我在“我们的过年都在拜神”的文章里已经说过,拜神是潮汕人的一种民俗、一种习惯。拜神不是我的爱好,但拜神过程中对一些深山古庙、神话、物件进行研究琢磨则是我的兴趣所在。我也坚信:目之所示,一砖一瓦,皆是心血;耳之所闻,一草一木,各有传奇。

比如前两年到珠浦拜岭顶伯公的时候,庙旁凉亭里的一块碑记就曾引起我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珠浦岭顶伯公宫碑记

碑记用方正的楷体镌刻着出资建庙善心人士的芳名和善款,有趣的是,上面的金额是使用一些奇怪的符号记录的,碑记落款的时间是1999年。

上个月,我又在达濠郭圣王宫旁的题款碑记上发现了同样的符号。相比岭顶伯公,郭圣王宫的碑记时间更靠后,为200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达濠郭圣王宫碑记

我曾将这些符号发到朋友圈请朋友们辨认,竟然无人知晓。

后来在父母的回忆和讨论中,我得知这些奇怪的符号称为番薯码,是旧时老一辈人领番薯时用来计数的,现在能看懂的也很少了。

为了探寻符号背后的渊源,我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原来,这种潮汕地区使用的番薯码,最早叫苏州码子,产生于中国的苏州,也叫草码,花码、番仔码、商码,在潮汕一些地区也有叫猪仔码、猪母数的,属于南宋时期从算筹分化出来的一种计数方式。

苏州码子是中国数字文化演变的产物,更是阿拉伯数字在我国广泛应用前的一种简便、快捷的记录数码。苏州码子比汉语数目字简单易学,比汉语大写数字更为简便宜行,在商业、金融及普通百姓生活中特别是使用竖写账本的记帐被广泛应用,因其形象性很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即便是文盲,也极易掌握,而且能熟练地书写,所以又被称之为“商业数字” 。

实际上,苏州码子的书写确实是非常简单的,即用“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代表数字1-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码对照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码子是一种进位制记数系统,在实际运用中通常以位置表示大小。记数符号要写成两行,首行记数值,第二行记量级和计量单位。个别地区(包括港澳地区)第二行表示首行首个数字的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开始推广。作为中国发明使用的苏州码,却开始黯然失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大排档的价目表

前段时间电影《神探夏洛克》上映,为了补足功课,我决定从电视剧版开始看起。没想到在第一季第二集中,苏州码子神奇地出现在案发现场。

我完全没想到竟然在一部英国背景的电视剧看到了创造于中国并且几乎绝迹的苏州码子。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苏州码字后来成为了福尔摩斯破案的重要线索。关于剧情,在这不作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找来温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探夏洛克》中的苏州码子

除了被作为影视素材,苏州码子在当下运用的地方少之又少,前面说说几乎绝迹一点也不夸张。而从珠浦岭顶伯公和郭圣王宫这两块碑记的时间来看,在达濠地区,现在仍有年长的会计人员在使用这种数码。

苏州码子虽然产生于南宋,但到了明朝才被苏杭一带的人们广泛采用。随着康熙初年,汕头达濠埠开埠,我猜想,苏州码子可能就是那个时候随着蜂拥而至江浙商人带到了达濠,并保存至今。但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历史的事实已经无从考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Word特殊字符表中的苏州码

苏州码作为中国数字文化的一个代表,虽然只是昙花一现,绝大部分国人也对它很陌生,但从现在搜集的一些资料来看,它确实在历史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当然,这种计数方式在当下也没有太大的价值,重新启用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但我们还是希望它能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下来,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去解读先辈们用智慧创造出来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