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欧盟的碳价格已经是疫情前的两倍。截至当地时间29日,ICE欧盟碳排放交易许可(期货价格)收涨0.70%,报47.54欧元,创收盘历史新高,盘中曾一度冲到历史高位48.05欧元。

从2020年12月以来,ICE欧盟碳排放交易许可(期货价格)就屡创新高。今年的3月10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支持设立“碳边界调整机制”决议后,欧盟碳价格更是一路高涨。

德国贝伦贝格银行(Berenberg Bank)在一份报告中预计,到今年底,欧盟碳价格将可能达到三位数。

在过去3年中,欧盟的碳价格一直徘徊在低位(约7欧元/吨),最近的大幅飙升被认为同目前欧盟乃至全球在减排方面的计划有关。

在此情况下,欧盟工业界呼吁欧盟加快征收碳边界调节税的脚步,因为目前创纪录的碳价格客观上已提高了欧盟电力、制造业等企业的生产成本,令欧盟企业处于竞争劣势之中。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旭亦对第一财经记者称,欧洲之所以在能源转型方面走得比较快,主要在于欧盟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所以更强调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欧盟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中东欧国家对能源转型仍有一定意见。

"其原因在于,中东欧国家是煤炭、钢铁等制造国,如果对外征收碳关税,欧盟势必也将在内部对这些国家和行业征税。”刘旭说,但是,在能源对外依存度方面,西欧与中东欧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未来欧盟内部仍有较大可能推行碳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碳价高涨,钢铁企业“受伤”

目前,塔塔钢铁公司已经对包括其在英国和在欧洲生产的金属产品征收每吨12欧元的碳附加费。该公司表示,这是弥补其成本所必需的行动,但此举可能会损害该地区在生产和出口方面的前景。

目前,从水泥到石化行业,均认为碳价格高涨所带来的后果可能使它们更缺乏资金来投资脱碳需要的相关技术。

欧洲钢铁协会总干事艾格特(Axel Eggert)说:“在过去,由于价格太低,我们对碳价没有太大问题。现在,伴随碳价格上涨,我们陷入了真正的问题之中:我们分布在全球的竞争对手,大部分并不存在碳排放的限制,同时,这使得投资新技术变得更加困难。”

欧盟碳价上涨背后的一个因素是因为市场目前对于碳配额供应有即将趋紧的预期。

根据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ETS),超出其碳配额的电力公司和制造商必须支付更多费用,而那些拥有剩余配额的电力公司和制造商可以将其出售以获取利润,最终控制供应以及可用配额数量的一方是欧盟。

近期,欧盟各成员国和欧洲议会针对收紧2030年的气候目标达成一致。欧盟宣布,2030年欧盟的温室气体将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少55%,此前的目标是减排40%。

尽管各方目前对于究竟如何计算碳排放量这一问题尚存在分歧,而将目标定在“将二氧化碳降低到2.25亿吨之内”,可以看到的是在欧盟,未来的趋势是碳排放配额定将减少。

需要指出的是,碳价格上涨将令替代能源(如氢)更具有竞争力,但是这样可能给碳密集型行业带来巨大的短期压力。

欧洲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之一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 Mittal)即表示,如果没有全球碳价,欧盟将需要对该区域以外的进口产品实施碳边界调节税,以保持该行业的竞争力。

该公司表示,欧洲生产商“相对于国际同行而言处于竞争劣势”,并指出,如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到环境控制不太严格的地区,则会出现“碳泄漏”。

欧洲的钢铁生产商们估计,欧盟的碳价格使他们目前每生产一吨钢大约要花费95欧元(平均每生产一吨钢铁会排放两吨二氧化碳),这几乎是目前每吨近1000欧元钢价的10%。

欧盟钢铁行业每年因必须从市场购买碳配额而遭受的损失估计在30亿欧元左右。

欧洲钢铁协会表示,其成员每年平均免费配额的短缺量在20%左右,这意味着他们必须从市场上购买碳配额。该协会并敦促欧盟,除了尽快出台碳边界调节税之外,也不要在分给该行业的配额方面下降的太快。

碳边界调节税成本谁买单

按照目前欧盟的设想,将于6月公布有关碳边界调节税的提议,并在2023年之前实施。

欧洲议会议员们强调,“碳边界调整机制”应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规则兼容,而不应被用作保护主义的工具。

按照计划,征收碳关税所产生的收益,应在欧盟预算框架下用以帮助实现“欧洲绿色协议”的目标。一些议员还表示,如果欧盟以外一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较低,则需对从这些国家进口的部分商品征收碳关税。

一位在国际组织中的资深环保工作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欧盟内部对碳边界调节税的争论并不小,其主要原因在于在欧盟制定的目标,现在有些成员国的确有点跟不上了。

但是展望前景,这位资深人士认为欧盟在碳关税方面仍有较大希望,其原因就在于征收碳关税所产生的收益。“有许多地方并没有融资渠道,能有个这样的机会肯定是要继续进行下去的。”他称。

欧盟官员在接受外媒采访时透露,拟议中的碳边界调节税最初将针对钢铁、水泥、发电和某些化学品在内的有限种类商品,这些商品是从没有相同碳价格或排放目标的非欧盟国家进口的。

另一位欧盟高级官员也承认,目前欧洲的钢铁制造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即便如此,欧盟也不会“因噎废食”,希望这些行业能加速绿色转型。

当然,企业对于碳边界调节税的预期和准备均不同。比如,位于比利时的化学公司索尔维(Solvay)即表示,一直都有对碳价格会稳定上涨的预期,并从2017年就开始对冲在2021~2030年可能出现的碳价格上涨风险。

2017年,欧盟开始收紧碳配额供应,在此前碳市场因为供应过剩,一直处于困境之中,而过低的碳价格无法鼓励企业远离煤炭等燃料。

欧洲重工业组织则表示,高昂的价格将最终传递给客户,但对于氨等在全球市场上的商品交易而言,这将是比较困难的。

全球最大的水泥制造商拉法基豪西(LafargeHolcim)前欧洲负责人科布兹(Marcel Cobuz)表示,水泥公司将需要重新计算其定价模型,这将导致建筑集团等买家的价格出现“机械性”上涨。“通过价值链传递的水泥价格需要整合额外的二氧化碳成本,还需要整合向市场提供低碳产品的差异化成本。”他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