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的起源是来自一位读者的留言

看红线圈起来的部分

  1. 这个读者说“我看您就是佛,就是我自己,这是从空来看”,佛的智慧已经记录在《心经》《金刚经》等佛经里面,佛经告诉我们“诸法性空”,但是我们凡夫只是从表面上理解佛经,知道了佛的智慧“诸法性空”,但是并没有通过实修来证得佛的智慧,也就没法真正理解佛的智慧,除非像六祖慧能一样一朝顿悟,但是顿悟法门又太难了。六祖曾说:“我此法门,乃接引上上根人。”所以六祖的顿悟法门接引的是上上根器的人,不是上根器的人,而是上上根器的人。六祖法门(禅宗)的起源是“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就连释迦摩尼佛的亲传弟子也只有迦叶一个人能明白如来所传的顿悟法门,所以这法门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不简单,必须上上根器的人才能顿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
  2. 这个读者紧接着又说了“同时您是您,我是我,显相上不同这是从色来看”,其实他这句说的才是我们凡夫看到和理解的世界。佛经所说的“诸法性空”我们凡夫或许可以表面理解佛经的意思,但是没有实修是无法体会这个佛的境界的,仅仅也就是纸上谈兵。

我今天文章的标题《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里的这句话,出自北宗禅的创始人神秀禅师,或许如果没有六祖慧能的出现,我们今天知道的六祖就是神秀禅师了。

神秀 (公元606~公元706)唐代高僧,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人。

神秀早年学习经史,后出家,50岁时,到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在湖北黄梅县东北)谒禅宗五祖弘忍求法,后出家受具足戒。曾从事打柴汲水等杂役六年。弘忍深为器重,称其为“悬解圆照第一”、“神秀上座”,令为“教授师”。(可见五祖对于神秀的评价还是很高的,都可以做别人的师傅了。)

弘忍死后,神秀禅师在江陵当阳山(今湖北当阳县东南)玉泉寺,大开禅法,声名远播。四海僧俗闻风而至,声誉甚高。武则天闻其盛名,于久视元年(700)遣使迎至洛阳,后召到长安内道场,时年90余岁。

神秀为禅宗“北宗”创始人,与师弟慧能(南宗禅创始人)并称“南能北秀”。弟子普寂、义福(行思)继续阐扬其宗风,盛极一时,时人称之为“两京法主,三帝门师”,两京之间几皆宗神秀。后世称其法系为北宗禅。

后惠能弟子神会出来论定南北宗优劣,以神秀之禅由方便入为渐门,以惠能禅直指人心为顿门,于是有南顿北渐之分。

三藏十二部大小乘经教归纳起来,有两条路,就是“顿悟”与“渐修”。禅宗过去是标榜“顿悟”。顿悟谈何容易,所以六祖说:“我此法门,乃接引上上根人。”上等根器还不算,要上上根器,最上等智慧的人。言下顿悟,一句话就顿悟了。另外一条路是“渐修”,慢慢来,一步一步来。——这就是南顿北渐。

在六祖慧能的盛名之下,今天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神秀的法门不行,六祖的法门才是正宗,但是六祖也说了,他的法门接引的是上上根器的人,释迦牟尼佛的亲传弟子也只有迦叶一个人可以领悟佛主的顿悟法门,可见上上根器的人还是比较稀有的(亲身听世尊讲法的佛弟子,也只有迦叶能够顿悟,我们这些末法众生,未必就是上上根器,而且都无缘亲身听世尊讲法,要顿悟就更难了),大部分人或许还是更适合神秀禅师的“渐修”法门。通过修行大乘佛教菩萨道“四谛(苦集灭道)、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万行”的修行法门,最终证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

我们末法众生由于无明障碍,最适合的修行方法或许还是神秀禅师的北宗禅(我也并没有否定南宗禅,法门无高下,众生依据自己根器,适合自己的法门才是最管用的)的修行方法_渐修。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句话应该怎么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修行呢,其实中国古人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智慧留给我们了,就是每当夜深人静,我们躺床上的时候,我们就要反思,今天我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哪些是符合佛法的要求的,哪些是不符合佛法要求的。符合佛法要求的,我们要继续保持,不符合佛法要求的我们就要改正。同时按照大乘菩萨道“四谛六度万行”的修行方法,渐次修行,最终达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

备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我已经前面的文章介绍过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