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我们讲到南唐宰相著名词人冯延巳,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词虽然并没有跳出歌舞酒宴伤春悲秋的窠臼,但深沉雅致,带有浓厚的悲剧美感。而南唐的另外两个词人,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他们的词中同样弥漫着沉重的悲剧意识。这让以冯延巳和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为代表的南唐词,与繁花似锦的花间词相比,有了更加打动人心的悲剧美感——悲剧从来就比喜剧更让人痛彻心扉。这也让五代的花间词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词从花前月下歌舞酒宴之中的歌女歌唱的歌词,变成了文人士大夫用来抒发自我情感的工具了。
在混乱的五代时期,南唐在十国中算是大国,曾经一度被认为是恢复大唐王朝的希望。但在南唐第二代君主李璟执政之后,四处用兵失败导致国力下降。落后就要挨打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南唐在北方后周的侵略之下,终成“楼上春山寒四面”的四战之地。因此,无论是作为臣子的冯延巳,还是南唐的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的词中,都有一种悲凉的心绪,无论是伤春还是悲秋,他们的在慨叹青春易老生命易逝的背后,还深藏着对时代无力的抵抗——当时代的大潮汹涌而至的时候,每一朵浪花都是杀人的利器;在时代的裹挟之下,无处可逃无人抵挡。冯延巳是一个悲剧性人物,是因为冯延巳虽志大却才疏,虽一心谋国,但却缺少治国的才干,每每在南唐处于命运转折点的时候,冯延巳未能与南唐中主李璟一起,在关键的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作为南唐宰相难辞其咎。而南唐的中主李璟,更是导致南唐最终走向衰落的罪魁祸首。
作为人生的幸运儿,李璟从开国君主烈祖李弁的手中,继承了“江南佳丽地,千古帝王州”的强盛的南唐,成为十国中的旗帜,很多知识分子都把南唐看成是恢复大唐梦想的地方。但李璟在位十九年,不仅未能保住南唐强国的地位,反而是四处用兵穷兵黩武,导致国力下降,在与北方后周政权的战争中尽失江北之地,不得不割地赔款归顺后周,自己皇帝的称号被剥夺,只能屈尊称为“南唐国主”。李璟曾经怀着中兴大唐的梦想,但美好的初心并未能带来美好的结局,最终在伤心绝望焦虑与恐惧之中死去。作为一个政治家,李璟不合格,他空有远大理想,却缺乏雄才大略,纵然我们用马后炮的眼光来看,南唐的灭亡实属必然,但李璟应该为南唐的衰落负主要责任。
但李璟又不是一个坏蛋,他也并非如历史上的商纣王、隋炀帝的末代帝王那样荒淫无耻残暴不堪。李璟算得上是一个有为青年,他执政的理念是儒家的仁政,他追求王道理想的实现。孟子说过,好的动机并非都能带来好的结果,李璟就是如此。他体恤民情,但最终给老百姓带来的却是兵连祸结生灵涂炭;他勤于政事加班加点大力发展南唐经济,却借助对外扩张之手,将南唐经济拖入深渊;他有“秦王扫六合,虎势何雄哉”平定四方统一天下的志向,却一再丧师失地,最终只能苟延残喘偏安一隅。
他重视儒教重视文学选贤与能,却也放任南唐惨烈的党争。也就是说,南唐中主李璟满怀希望播下的是龙种,到头来收获的却是跳蚤。他常常怀着美好的动机,做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最终被证明从头到尾就是一个错误。冯延巳的悲剧,不过是四起四落罢相而已,而李璟的悲剧,则是他曾经很努力地毁掉了一个南方强国,并将末代君主的帽子悄悄地戴在自己的儿子李煜头上。在江河日下的国势之下,南唐的灭亡实属历史的必然。纵然第三代君主李煜雄才大略,也无法挽救南唐的颓势,更何况李煜爱文艺不爱政治,他根本就没有治国之才。
在细讲中主李璟之前,我们有必要把南唐的历史说清楚。在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前身是由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建立的吴政权。这个政权以扬州为中心,拥有广袤富饶的江淮之地。扬州自古繁华,文化鼎盛,且盛产食盐,又有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维系着唐王朝的经济命脉。唐朝以来,扬州就已经是中国第一大城市,有“扬一益二”之美称。也就是说,扬州是当时第一大城市,而天府之国的成都只能屈居第二。在晚唐藩镇割据大混乱之时,出身贫寒的杨行密做了淮南节度使,建立了吴政权,随后又向江南扩张,终于成为中国南方最强大的国家。杨行密死后,吴国政权落到大将徐温的手中,徐温死后,吴国的政权最终落到自己的养子徐知诰手中,而这个徐知诰就是李璟的父亲,南唐的开国皇帝烈祖李弁。
徐知诰身上有太多的传奇色彩,他本姓李,彭城人,就是今天江苏徐州人。六岁时父母双亡成为孤儿,在战乱之中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收养,杨行密认为他气度不凡,将来必成大事而宠爱有加,然而杨行密的长子偏偏不喜欢这个收养来的弟弟,杨行密就把他托付给大将军徐温,于是这个孤儿就成了徐知诰,成了徐温的养子。风云际会之中,徐知诰获得了吴国的实际控制权。他声明自己姓李,是大唐的后裔,确定国号为唐,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李弁,创立了自己的王朝,李弁创立的王朝,就是人们常说的南唐。
李弁是雄才大略之主,在执政期间,选贤任能推行重文兴教政策,一时间四方人才云集,经济繁荣文化鼎盛,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正在李弁雄心勃勃打算北上中原统一全国的时候,却一病不起很快去世,这真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南唐的中主李璟比较幸运,因为他是李弁的长子,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因为是长子,又很早被立为太子。李璟有著名文人冯延巳、大名士韩熙载等人的读书陪伴,可以说从小就混文艺圈。李璟长得气度不凡,《马氏南唐书》中说他:“美容止,气宇高迈,性宽仁,有文学”,这是个天性文雅文质彬彬相貌清奇的江南秀士。据说李璟在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写出“栖凤枝梢犹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的诗句;十五岁在庐山读书的时候,又曾经写下“苍苔迷古道,红叶乱朝霞”的名句,可见其文学造诣非凡。
李璟的文学才能越强,他继承帝位的可能性就越小,虽然他是太子。因为烈祖李弁需要的是具有战略眼光、有杀伐决断治国之能的继承人,而天性懦弱文雅喜爱文艺的李璟,显然不是好人选。李弁曾经有过废掉李璟太子之位的心思,而改立他人。李璟有四个弟弟,二弟李景迁颇受父亲李弁的喜爱,但李景迁于十九岁早逝。李弁又对第三子李景遂寄予厚望,李景遂于朝中人脉资源雄厚,且得到江南氏族的支持,是李璟争夺帝位最强力的竞争对手。李弁在病重之时,曾经派使者密赴扬州请李景遂回到金陵,大概率是要传位于三子李景遂了。而此时给李弁治病的太医吴庭绍知道消息后,密告李璟,李璟派人追回使者,身在金陵父亲身边“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李璟,在与弟弟李景遂的皇位之争中占了先机,成为南唐的第二代皇帝。雄才大略的李弁,临终前曾经告诫儿子李璟,以后的治国方略“宜善交邻国,以保社稷”,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搞外交,并告诉他要高度警惕来自北方的威胁。
李璟在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中险胜,最终成了南唐的第二代皇帝。李璟继位之后改年号为“保大”,希望能够保持国内和平发展的大好局面,但他很快就放弃了韬光养晦的国策,变得好战起来。他一心恢复大唐的光荣与梦想,四处用兵,一时间让南唐成为占地千里拥有三十五州的最强大的国家。但不久,李璟的好运与南唐的国运就开始走向下坡路了。
公元955年,北方的后周攻打南唐,公元966年,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南唐,南唐尽失江北之地,金陵再无天险可守。李璟只好投降后周,成为后周的附庸,自己也被削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自此,南唐进入风雨飘摇之中。而此时南唐朝廷也进入多事之秋,首先是剧烈的党争,其次是弟弟李景遂被自己的儿子太子李弘冀毒杀,而不久李弘冀也暴毙身亡。李璟有十个儿子,但六个儿子均早夭折或早逝,这让李璟对人生充满了绝望。这绝望既有对国势风雨飘摇江河日下的担忧;又有朝廷党争带来的焦虑;更有亲人不断故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此三者,成了压在李璟心头的沉重的三座大山,让他难以呼吸。
长江之北失守,貌似虎踞龙盘的金陵已经无险可守。为了让南唐拥有更加广阔的战略纵深,李璟不顾大臣的反对,迁都南昌,但很快就发现南昌与金陵的繁华不可同日而语,又有了再迁都金陵的想法,在这样的焦虑与彷徨之中,李璟含恨逝去,留下一个即将倾倒的大厦,给比自己还要文艺的儿子李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