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张灵甫,大家可能都会知道,他是一位抗日英雄。在抗战时期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副军长,而他所在的部队74军,是当时中国军队中战斗力最强悍的精锐之师,一直被最高统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灵甫的元配叫邢凤英(也有说叫邢勤英、邢琼英),和他是同乡,一个勤劳朴实善良却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是张灵甫的父亲在他就读陕西省立师范学校时定下的亲事,这也是当时的传统习俗。显然张灵甫对这段婚姻是相当不满意的,很快就离家去北京大学读书,接着又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开始了从军生涯,期间常年在外,对这个元配不闻不问,基本是被过滤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还在1933年,在与元配关系并没终结时就娶了第二任妻子吴海兰,根本无视这个老家的元配。好在当时还不是一夫一妻制,没有重婚之说。直到1935年,他因为枪杀第二任妻子,准备前往南京投案,把与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女儿送回老家,并在老家小住几天,这几天里见到从过门到现在一直被他所冷落的元配细心照顾他与别的女人生的女儿,不免有些感动,更有些歉疚。加上想到自己去南京投案,可能一去不回,便与元配同房了几天。第二年,邢凤英便为他生下了他的第二个孩子,也是第一个儿子。而这以后,张灵甫便再也没回过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段婚姻,可以说是传统习俗所造成的悲剧。

第二任妻子叫吴海兰,四川广元人,属于小家碧玉型,上过女子学堂,有文化,而且年轻漂亮。张灵甫当时任在胡宗南的第1师任团长,经朋友介绍,与吴海兰结婚。不久生下女儿,这也是张灵甫的第一个孩子。

不过好景不长,1935年冬,张灵甫带妻子回老家探亲,借住在西安张灵甫的堂哥家中,就在这次探亲过程中,张灵甫将吴海兰枪杀,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团长古城杀妻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灵甫发现妻子通共,一怒之下将其枪杀。张灵甫的第四任妻子王玉龄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曾经提到,她和张灵甫结婚后听说这件事,还曾天真地问张灵甫:“要是我在外面乱交男朋友,你会怎么处置我?”张灵甫苦笑,只是沉默地拥抱她,告诉她:“是她拿了我的东西,我问她又死不开口。事发前晚,我们已经发生过争执,我心里很不痛快。第二天坐马车回长安乡下,路上经过我母亲的坟地,以前我们都会一起下车祭拜过后再回家,但那天她拒绝下车,我当然很生气。回到家查问她一些事她也不肯说,那我就火更大了……。”另外,曾经在张灵甫手下长期任职的刘光宇多年后谈及此事,也说是吴海兰偷拿了张灵甫的文件,张灵甫发现后怀疑妻子通共,问她她又不解释,这才最后酿成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灵甫的第三任妻子叫高艳玉,是西安名门望族高家的千金小姐。是张灵甫在1937年出狱后不久,由他在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的恩师韩兆鄂介绍成婚。

婚后不久,全面抗战便爆发了,张灵甫率部开赴前线,高艳玉跟着丈夫东奔西走,先后生下一子一女。只是这位高小姐虽是大家出身,却并不能干,还有些思想守旧。高艳玉晚上喜欢躺在床上点着油灯看书,有天晚上油灯点着了蚊帐引起了大火,高艳玉惊慌失措,一个人丢下年幼的儿子跑了出来,等邻居赶来冲进屋子去救孩子时,已经死在大火之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他们的第二个儿子降生,这个儿子出生不久得了盲肠炎,高艳玉却只是烧香拜佛。等张灵甫回家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已经晚了,孩子最后死在了手术台上。而高艳玉还责怪张灵甫给孩子开刀才害死了孩子。这让张灵甫气不打一处来,新帐老帐一起算,不过比上次克制了一些,只是一纸休书把高艳玉休回了娘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张灵甫和他的妻子王玉龄初次相识,王玉龄是长沙的名门望族,她们相识 在一家理发店,当时被张灵甫恰巧遇见,张灵甫对她一见倾心。

后来张灵甫托人才找到王玉龄的伯母,并且虚报了岁数,当时张灵甫已经42岁了,故意说是32岁,而当时王玉龄只有17岁,不过很快两人就到了结婚的地步。

在她和张灵甫结婚几个月不到,1946年8月,张灵甫就奉命前往华东战场,1947年春,王玉龄去前线看完张灵甫,此时的王玉龄已经怀孕9个月,不过他并不知道,这是她最后一次见张灵甫。

1947年5月13日,粟裕围歼74师的设想已经开始实施,解放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占领孟良崮的周边地方,不过自认为装备精良的张灵甫,并没有在意粟裕部队的运动。

因为当时张灵甫已经求援了,国民党有10个师的部队正在赶来增援,最近的部队只有半天的路程,张灵甫一心想着“中间开花”,趁机消灭粟裕的几个纵队。

不过当皮定均的6纵占领了关键阵地垛庄时,张灵甫才开始慌了,他期待的援军在解放军的阻击下,无法与他会合,张灵甫只好带着74师突围,最终还是被打了回去。

战斗结束后粟裕下令要找到张灵甫的尸体,最终在漫山的尸体中,找到了穿着将军服的张灵甫,原来他并不是开枪自杀,而是胸部中弹,是被流弹打死的。

粟裕下令将张灵甫厚葬,此时张灵甫的儿子出生才10天,王玉龄还在坐月子,直到几个月后,家人才将张灵甫去世的消息告诉了她。

1948年年底,王玉龄带着儿子离开了大陆,但过的并不好,1952年王玉龄去了美国,在美国的航空公司找到工作后,她把母亲和儿子也接到了美国。

说个题外话,王玉龄能为张灵甫终生守寡,受她母亲的影响很大,王玉龄在5岁时父亲去世了,于是母亲就辞掉家里所有的男佣人,用传统礼教来教育王玉龄。

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她,对她说道:“张灵甫是黄埔学生,我是黄埔老师,没有争取他过来,错误在我。”后来王玉龄回到上海定居,因为她的表妹和堂姐在上海。

在席间,粟寒生向王玉龄敬了一杯酒,已经80岁的王玉龄笑着回应,至今王玉龄仍生活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