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卫河漕运 ,十里窑匠贡砖。

能不能再现十里窑埸的风光,能不能恢复数百年前的卫河美景,渴不渴望增加新乡又一个文化亮点?囯学大讲堂顾问、新乡籍历史文化学者郭力教授说:500年前遗留的砖现已成为文物,一块皇砖的价值就是新乡的一件瑰宝,是值得新乡人民骄傲的老故事。这个项目要马上立项,抓紧申报非遗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市历史文化街囯学大讲堂上,来自牧野区王村镇窑埸村老支书刘树生,讲述了《新乡瑰宝,故宫皇砖___千里卫河漕运十里窑埸贡砖始末》,展示了新乡曾经的历史印记。新乡台记者鲁强报道:

在座谈讨论会上,专家学者研讨了十里窑场源于600年前明永乐年建造北京皇城宫殿需用大量优质砖瓦,新乡窑场村卫河岸的土质曾为莲花土,卫河水质清彻甘甜,烧砖最优,加上卫河是大运河的一段,水路运输方便,于是官建一溜十里、十八窑烧制贡砖。窑埸村老支书刘树生:【大运河文化瑰宝展现劳动人民智慧,窑场村在明永乐年间为皇宫烧造贡砖的村落,我们这里的土好、水好。我作为窑工的后代,我们要提升文化自信,我们已经上报,准备建窑厂遗址文化园、博物馆,以及卫河码头,让大家热爱家乡,提高家乡的知名度,促进乡村振兴。】

从明永乐年间到嘉靖年间,这150年是窑埸烧制贡砖最繁华的时期,也是卫河行水航运最兴盛的时期。贡砖大都有铭文,以现在窑场村遗留的成化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及弘治八年、十四年等砖上的铭文与北京铭文目录中城砖图版记载的年代相符,印证了新乡窑场的贡砖的确为皇城宫殿所用,与民间坊传一致。新乡学院陈泓教授:【探讨新乡瑰宝——漕运十里窑厂贡砖始末,我们在三百年前到六百年之间,我们十里窑场,是专门给皇家生产的是官窑,一溜十里地十八口窑,还念我们新乡先人,那时候除了劳动很艰苦以外,当时劳动人民智慧是很高的,你看着是砖,实际上是我们新乡的瑰宝。】

原新乡日报总编辑高国新:【由这一块砖,传递了很多历史信息,挖掘了不同的文化走向和文化内涵,认识到了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开拓创新精神。他们把这砖烧的“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它垒多少年不会坏,在现在仍有研究的意义,应该把这些技术挖掘出来,用到现代化建设上。古为今用,通过挖掘我们新乡文化,彰显我们新乡丰厚的历史基因。】

贡砖烧制过程需大量人力、物力、技术、智慧,贡砖的宽度长度厚度棱角要求很严,一块砖足足25公斤重。船上搬运中分块包装,细心保护,不能磕碰。现在的世界文化遗產——故宫的一砖一瓦浸透着500年前新乡先民的辛勤劳作和聪明才智。

明嘉靖五年之后,贡砖烧造调整到临清卫河沿岸,窑工迁走不少。到了清嘉庆年间,窑埸烧窑多以民用砖为主,窑工渐少。坚持到1980年,窑场烧砖彻底终止,窑工只好转为务农和其它行业。

囯学大讲堂顾问、新乡籍历史文化学者郭力教授说:500年前遗留的砖现已成为文物,它记录了一段新乡历史,记录了一段卫河文化,记录了新乡先民的创造智慧,记录下先民为建故宫所立下的汗马功劳。现在看,一块皇砖的价值就是新乡的一件瑰宝,是值得新乡人民骄傲的老故事。这个项目要马上立项,抓紧申报非遗保护。

来源:口述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