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安,东汉时汝南人。袁安少年时,一次洛阳大雪全城受灾,家家户户挨饿受冻无法出门。洛阳令在城中视察灾情,看到大家只能扫雪出门觅食,甚至还有四处讨食的。

唯独袁安门前积雪如故,从未清扫。洛阳令进屋察看,发现袁安都快冻僵了,便问袁安怎么不扫雪出门,袁安说:“大雪导致家家都忍饥挨饿,我不应该再出门去打扰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心之善,获得厚报

洛阳令非常惊讶,对袁安这种行为大加欣赏,于是举荐他为孝廉。

汉明帝时,楚王刘英谋反,供词牵连涉及好几千人。汉明帝震怒,下面官吏更加急切苛刻,一时间屈打成招、被杀的很多。

袁安到任后,先不去府衙,直接去监狱,将那些没有明确罪证的人,逐个清点,准备上奏将他们都放了。

下属们一听,吓得个个磕头,生怕被牵连上这种谋反大案。袁安却说:“如果处置有误,罪责我一人担当,绝不牵连诸位!”于是袁安毅然据实上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汉明帝看完后非常感慨,准奏。一次性释放400多个家庭。一年后,袁安调任河南尹。

袁安在任期间,公正严明,断狱无私,整个京师一片安宁,他也因此名重朝野。此后又历任太仆、司空、司徒,成为东汉著名社稷之臣。

袁安晚年在外戚窦氏家族把持朝政的环境下,依然不畏强权,坚守正道,曾经多次在朝堂之上摘帽力争,满朝文武无不钦佩。窦氏家族虽然怀恨在心,却因他一生品行高洁,清廉自守,竟也无可奈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皇帝封为三公之臣

直到今天,卧雪和守正,依然是袁氏家族世代相传的堂号。

坚持正道,能有多大的能量呢?《文昌帝君阴骘文》中说:“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就是说了和袁安一样的故事。于公家里修大门时,他说把大门加宽要容得下四匹马驾驶的车辆通过。

别人都笑话他:“你只是一个小小的狱吏有什么资格能修让四匹马通过的牌坊?”于公说:“我审理狱讼积了不少阴得,不曾冤枉过一个人,我的子孙中一定会有显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察之心,天必赏之

果然于公的后人中于定国做了丞相,于永做了御史。

现在袁安做了一样的功德,他的后人中也必然有显贵。

在《左传·曹刿论战》中曾经这样说道:“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着明察秋毫,可以一战

看看只有狱讼案件,根据诚心合理裁决才能收获民心,获取天心。

袁安的父亲去世时,母亲命他出去寻找墓地。袁安在半路上遇见三个书生对他说:“把你的父亲葬在这里,你家子孙,世世代代都为公卿。”

后来果然如此,袁安的儿子袁敞,官至司空;孙子袁汤,官至司徒、太尉;曾孙袁逢,官至司空;曾孙袁隗,官至太傅;玄孙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袁杓、袁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时期的袁术

汝南袁氏,是东汉著名的世家望族,史称“汝南袁氏,四氏三公”,自袁安起,代代不绝。

一个人,一个家族,显贵到如此,世世相传、代代不息,固然是与风水宝地有关系,可这风水宝地不正是袁安阴德积累而来的吗?

以至于讨伐董卓后于建安二年(197年),最先称帝于寿春,建号仲氏。

用《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最后的话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