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生不逢时的一位乱世怪杰!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最负盛名的文学批评家,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一个大怪杰”。他性格诙谐狂傲,放言无忌,一生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他对于清朝新朝廷,如同对晚明政权的态度一样,也没有太大的热情,他所关心的是烽烟早息、百姓安居乐业。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民贵君轻”、“视民如天”。金圣叹生长于资本主义萌芽较早的江南地区的一个贫寒知识分子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金圣叹只比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李自成小两岁,复明抗清战争恰好也正是金圣叹青壮年时代,经历了明末农民大起义和激烈的政治动荡后,其渴望农民大起义胜利和建立农民政权的思想更加坚定。明末农民大起义经历了从崇祯十一年至十三年的低谷以后,至十四年初进入高潮,1644年末李自成率领大顺军一举攻克北京,朱由检自缢于景山,历时276年的朱明王朝从此结束,但崛起于东北的清朝却坐享渔人之利,取得了对全国的统治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明末农民起义战争一蹶不振。此后,金圣叹也以一个“国破家亡又不得死之心,”在心情抑郁、贫病交迫中度过了17年。此间,他在回顾自己的前半生,深感任岁月蹉跎,自己却一事无成。但不少同学都很成功,而自己圈定的评点才子书几乎都未成稿。顿时生出一种落魄感、焦虑感,甚至感到绝望。他深感自我生命渺小,毫无价值。按时间推算,其三十四五岁时,正当甲申(1644年)到乙酉(1645年)之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44年三月十九日是李自成占领北京,朱由检自缢之日;四月二十九日是李自成在北京称帝但连夜撤离北京之日。由于金圣叹向往农民起义,此时的“忽地惊心”与政治上的重大变故是分不开的。李自成放弃北京也自然就失去了在全国的号召力,正如金圣叹所批“中间壮岁一段,竟全然失去不见”。而此后出现“咄嗟弥日,渐入忽忽不乐苦境”正是对大顺政权失败的痛惜之情和对清王朝通过暴力取得全国统治权的控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明清易代之际,金圣叹高洁其志,既不愿在新政权求一衿之荣,更不愿为生计所迫而降节辱志。此间他全力投入到文学批评工作之中。在诗、文、小说、戏曲批评各领域均有涉足。特别是“小说评点”这种新的文学形式且有更大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