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三种锈病中发生面积最广,对小麦生产最具毁灭性的气传叶部病害之一,引起植株叶片早衰,灌浆不良,籽粒秕瘦,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这种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为害严重。

条锈病在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云南等小麦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在西北、西南、黄淮等地的冬麦区流行危害,以及西北春麦区发生严重,一般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时可造成小麦绝收,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为害症状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可发生。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着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期染病,叶片初期形成褪绿条斑,后逐渐形成隆起的疱疹斑(夏孢子堆)。

夏孢子堆较小,近椭圆形,鲜黄色,在叶片上沿叶脉纵向排列成整齐的虚线条状。后期表皮轻微破裂,散出鲜黄色粉末(夏孢子)。发病严重时,叶片表面布满夏孢子堆,病叶向叶背纵向卷曲,病叶的背面也能产生条状鲜黄色的夏孢子堆。

小麦接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背面形成短线条状较扁平的黑褐色冬孢子堆,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表皮不破裂。叶背受害症状比叶面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生条件

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及为害,除与菌源、侵染力和致病力有关系外,还与品种抗性、气象因素、耕作制度、栽培管理水平等密切相关。

1.菌源基数 菌源越夏或越冬积累量与小麦初期发病轻重有密切关系,越冬菌源量大,当茬品种抗性差,距越夏菌源近,冬麦区播种早,一般秋苗发病较重,翌年发病就会严重,反之则轻。

2.品种抗性 不同品种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一般大面积种植具同一抗源的品种,由于病菌小种的改变,往往造成抗病性丧失易感病。

3.温度 温度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温度在0-32℃利于病害发生,气温高于36℃,病菌经2天即失去活力。冬季温暖病菌越冬率高,返青拔节期遇高温多雨天气有利于条锈病春季流行。

4.降雨 越冬菌源数量大,且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前提下,春季降雨是小麦条锈病流行的重要条件。早春干旱无雨或降雨少,早期条锈病少。早春有雨,有利于越冬菌侵染新叶,并点片发生,但中后期干旱,条锈病发病轻。早春雨水绵绵,条锈病发生早、迅速蔓延大流行。返青拔节期和后期均干旱,条锈病发生极轻。4月底至5月中旬有雨,以后条锈病普遍发生,后期造成局部地区条锈病中轻度流行。

5.耕作制度 耕作制度因素中,作物布局、种植顺序,以及作物熟制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连作田菌源积累量多,邻作田抗病力弱易发病。

6.栽培管理 栽培技术通过影响田间菌源量和创造有利于小麦生长的小气候及植株的抗病性而影响病害发生与流行。冬麦区播种过早、施用未充分腐熟的粪肥、株间通风透光差、禾本科杂草严重,或抗病力减弱的情况下易发病。南方地区雨后排水不良、湿气滞留的地块发病重。

做好“一喷三防”

一、什么是小麦“一喷三防”

小麦“一喷三防”是指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微肥、抗旱剂等)混配,一次施药可以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促进小麦正常生长,防早衰、增加粒重的目的。

二、小麦“一喷三防”关键时期

小麦“一喷三防”适宜在小麦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成熟期各喷施1次。 北方小麦主产区,小麦“一喷三防”或“一喷多防”的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4-5月份,即,主要集中在小麦拔节期至抽穗扬花关键期进行。

三、为啥要进行小麦“一喷三防”

小麦“一喷三防”是保障小麦增产增收的一项综合管理措施,也是保证小麦顺利孕穗灌浆、提高后期产量品质的重要管理手段,而选择最恰当最有效的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并在最佳恰当的防治关键期喷打,则是提高小麦“一喷三防”或“一喷多防”效果、实现小麦后期稳产和高产的关键所在。

注意事项

防治小麦条锈病,要坚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治策略。

1、速效氮肥不宜施得过多、过迟,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

2、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

3、药剂防治。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烯哇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于晴天下午喷施,严重地块可隔7~10天重新施药喷治。在防治过程中要坚持“打点保面”,努力控制病害扩展蔓延,确保小麦生产安全。

以上药剂仅供大家参考,使用方式按药剂说明书使用。

小麦条锈病繁殖扩散速度非常快,容易使产量受损甚至绝收。各位村民一定要做好预防、防治,尽快到自家麦地转转、看看,如果看到小麦叶片上,出现了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黄色的东西,这就是小麦条锈病,一定要立即喷药防治,或者电话联系本村或镇农技站工作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