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 兰陵王 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鉴赏:这首词作于词人最后一次离开京都的时候,题为咏柳,实际上是借柳以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两句从整体到局部描写隋堤上的柳色。离京时先是看到隋堤两岸,杨柳成荫。再细看,只见碧色可人的柳丝随风飘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那隋堤之上的柳色,词人曾为送人见过了很多次。“拂水飘绵”四个字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这两句为全篇主题句,抒发自己的孤独与落寞。

“长亭路,年去年来,应折柔条过千尺”,词人接着感叹人间离别频繁,送别时折断的柳条都要超过了千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这几句为追忆往事。船已启程,词人独立于船头回忆起当年在一个寒食节的离别情景:管弦哀鸣,送别的宴席上灯火闪烁。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船行如箭,令词人忧愁,他不断回望,因那京华有他牵挂的人。这几句写尽了词人心中的怅惘与凄婉。

“凄侧,恨堆积!”船行愈远,离恨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此时以至傍晚,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抬眼所见,只看到夕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愁苦至极的词人不禁又回忆起往事来,他回想起曾与恋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但那些甜蜜的夜晚现在想来,不过如梦一场,只能徒然地引起他的悲伤而已。

这首《兰陵王·柳》很能代表词人慢词的风格,历来为后代评论家所激赏。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盛赞此篇,说:“美成词极其感慨,而无处不郁,令人不能窥其旨。如《兰陵王·柳》云:‘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二语,是一篇之主。上有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之句,暗伏倦客之根,是其法密处。故下接云:“长亭路,年去年来,应折柔条过千尺。’久客淹留之感,和盘托出。他手至此,以下便直抒愤懑矣,美成则不然。“闲寻旧踪迹”二叠,无一语不吞吐。只就眼前景物,约略点缀,更不写淹留之故,却无处非淹留之苦。直至收笔云:“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遥遥挽合。妙在才欲说破,便自咽住,其味正自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