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中国古代文人在朝堂、社会中的高光时刻,因为政治制度的影响,宋朝上下重文轻武气颇重,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深入人心,很多读书人的终极梦想便是登上庙堂,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居庙堂不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还有一类人他们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为的是找寻自己心中的一片净土,这类人在科举至上的古代社会文人圈子里同样地位超凡,受人尊重,是品质高洁的代言人,他们便是隐士。

不是随便一个在山中隐居的人便能被称作隐士,非得是博闻广识、品质高洁却又隐而不仕者才能称得上隐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对所谓的名、禄不视为粪土,也不做任何评价,因为心中对此只有“无”,更多的时候,隐士在文人群体中是一种精神层次的追求。

这类人却算不上隐士,面对真的隐士,他们也得伸出大拇指,给点个赞,隐士却也不屑于他们的那个赞。今天大家点赞的隐士便是宋朝的林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史》记载,林逋,少孤,学习很是勤奋,通晓经史却不为句读训古之学。他性格恬淡好古,轻名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家境中安宁度日,随遇而安。

成人之后,他游历于江淮之间,后归杭州,结庐在西湖的孤山之上,关于他的隐居之地《梦梁录》中有过详细记载。

自在山水间结庐后,林逋二十年未在踏入尘世,常常驾一叶扁舟,来往于西湖诸寺,拜访高僧,诗词唱和。最爱寻仙访道的宋真宗也没放过隐士林逋,听说他的事迹之后,他赐了林逋粮食和棉帛,并且叮嘱长吏过年过节去看看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小伙伴不解,这位二十年没入世的林逋都在山中做什么呢?

《宋史》记载,也会有朋友造反这位隐士,比如薛映、李及等人在杭州的时候,便会去拜访他,朋友们清谈开怀一日也是常见的事情。

此外,这位隐士擅长行书,且爱作诗,用词“澄浃峭特”,多奇句。世人很追捧他的诗词,他在了诗词后就随意丢弃了。世人不解他为何如此做,他的回答大意是,我都已经归隐山林了,难道还会在乎这诗名?这就是隐士的做派吧,也正是因为如此,林逋留下的诗词很少,存世的也被很多人质疑其实并不是他所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籍资料记载,他一生喜梅养鹤,终生未娶,所以很多人称他是梅为妻,鹤为子,这也是世人对于他这位隐士品质高洁的赞美。

林逋对待生死的态度也颇为随意,他曾在自己的居所旁为自己修建了坟墓,并在临终时留下诗句“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留诗不久之后,林逋便去世了,宋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赙粟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逋的后人,《山家清供》的作者林洪

关于林逋到底有没有娶妻生子,这个话题还真的有争议。尽管也不知道大家为啥对这个话题有争议,可能林隐士的追捧者认为,只有梅花才能配上偶像的高洁,只有仙鹤才能做他的孩子。

为什么会有人质疑林逋娶妻生子了呢?

因为若干年后,有一个同样过着人人都向往的生活的林洪,自称是林逋的七世孙。林洪同样不是一个平头老百姓,他虽不是隐士,却也游历山水,用脚丈量世界,用笔记录了美食、美酒和所有美好的事物,现在依旧传世的《山家清供》、《山家清事》、《文房图赞》、《新丰酒经》便是其作品,绝对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洪自称自己是林逋的第七世孙,在其所著的《山家清事》中“种梅养鹤图说”中提及了自己和林逋的关系,“七世祖逋,寓孤山,国朝谥和靖先生”。

很多人都认为林洪这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因为他们的大隐士林逋一生没有娶妻生子。其实梨白认为林洪的七世祖很有可能就是林逋,林逋无子不证明他没有孩子,他也可以收养孩子或者过继侄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史》记载,林逋确实未娶妻生子,但是却教导了他兄长家的主子林宥,这个林宥最后还登了进士的甲科。

林逋教育孩子有方,侄子的儿子大年也是个人才,且和他的祖辈一样,颇介洁自喜。梨白认为《宋史》中着重提到了林宥为林逋所教,很有可能是林逋过继了自己的侄子,这在古代不是什么稀奇事。

清人所作的《闽杂记》中曾记载,嘉庆年假,林则徐在浙江做官时,曾经主持重修了林逋的墓,曾经发现过一碑刻,上面记载了林逋确实有后代,所以我们不排除他过继了自家兄弟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真如林洪所言,林逋是他的七世祖,那我们只能说这个家族天性浪漫,基因里都是高雅、清净,林洪同样是一个喜欢到处游历,记载美好事物的人。

如果说林逋是隐匿于世俗之外的高隐世高人,那么他的后辈林洪更加的接近烟火,从他的诸多著作中我们依旧可以见识到南宋美食、美酒、家居生活中的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欢美食的小伙伴,一定去看看林洪所作的《山家清供》,这本书中收录了将近一百多种宋朝的美食,涵盖主食、时蔬、点心、汤羹等等,菜名清丽脱俗,每道菜都有它的来由,或是林洪访友所得,亦或是他少年求学所遇等等,绝对是一场奇妙的宋朝美食之旅。

《山家清供》中有着中国最早的吃火锅的记录,很巧的是,这道菜肴也是林洪在寻访隐士时所品尝到的美食。兔肉切成薄片,酒、酱、辣椒腌一腌,水开后在水中摆一摆,就能吃了,这是不是就是现在我们的火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干年后,林洪又在京师临安朋友的宴席之上吃到了这道佳肴,他恍然间仿佛又回到了武夷山。他提到朋友杨伯言之所以也喜欢这道美味,是因为此人和他也是同道中人,嗜古学而清苦者,所以有山林之趣,末了,他还为这道佳肴取名“拨霞供”。

“隐士”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真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不同于在朝堂上指点江山的文臣,他们更像是一个时期、一个朝代的某种精神象征,朝代中有了隐士,就会给这一时期朝代气质中添加了一些高洁的精神,所以他们也被统治者所尊崇。

宋朝是一个文化气息很浓郁的朝代,很多文人一生的夙愿便是忧国忧民,但骨子里却又十分向往隐居山林的生活,这点从很多名臣、文豪的诗词中也可以窥探一二,他们认为返璞归真的生活就是品质高洁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逋是宋朝著名的隐士,苏轼、黄庭坚等人对其推崇备至,我却更喜欢添了烟火气的林洪,也许高人的世界我轻易看不懂,毕竟美食更容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