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永乐皇帝朱棣可以算是一代明君。不过他的帝王之路来得并不光彩。他完全是靠打败了正经的大明皇帝,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才坐上了皇帝的宝座的。其实朱棣靖难之役的各个阶段,一直处于劣势,哪怕最后攻陷南京,也都是孤注一掷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城只需要再坚持一会儿,就会有大量援军前来救援,而朱棣的部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是不可能有一丝生存的空间的。可历史总是这么神奇,朱棣早年在京城埋下的伏笔,帮助他置之死地而后生,谁也想不到区区几万人马的朱棣,在冷兵器时代能如此快速攻破南京城,登上采石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朱棣年幼时期,李景隆便是他的玩伴。而李景隆 ,作为这位王爷的小跟班,也乐得自在。随着两人年龄的增长,和地位的转换,这份友谊一直保留下来。朱棣和李景隆表面上是同事,其实早已是主仆关系,只是一直到打开李景隆金川门之前,都没人知晓。

只怪朱元璋下手太狠,将当年开疆扩土的得力干将几乎屠戮殆尽。在建文帝削藩之时,朝廷竟无可用之将。等到燕王朱棣造反第一步已经成功,北京城陷入了朱棣手中,朱允炆想要征讨朱棣,却陷入了有兵无将的尴尬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将门之后的李景隆被公推公选了出来,他将率领数十万南军雄师,征讨刚刚占据北京,立足未稳的反王朱棣。正在李景隆兵围北京城的时候,朱棣正率人清理北京周边村落。李景隆眼见破城在即,立即下令全军撤退,等他的主子朱棣进城后再行攻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回到北京后,立即整备兵马,士兵们见到主帅归来,军心大振。出城与李景隆公开对垒。此时李景隆展现了他非凡的政治嗅觉,在战场上作为主帅,临阵反水,丢下几十万大军,单枪匹马迅速撤离。南军部队一瞬间没了主帅,只能向朱棣投降。

第一战大败,建文帝开始使昏招了。他继续给李景隆增派兵员,再一次武装起四十万的部队。李景隆眼看手下兵马太多,再打败仗肯定得暴露,于是派兵猛攻朱棣,作势要与朱棣不共日月。朱棣也被李景隆打的没脾气,最后暗中通信,定下计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朱棣且战且败,李景隆率军追击,就在部队追到某一个山谷时,朱棣伏兵四起。李景隆见势不妙,玩起了老一套,转身就跑,士兵们见主帅逃跑,也跟着跑。就这样,又给朱棣贡献了十几万人马。转眼间,区区八百王府兵的朱棣变成了三十万大军的统帅。

李景隆一口气跑到了济南,朱棣领兵杀至,李元帅主人已到,立马调头跑回南京,再次将济南拱手让给朱棣。此时济南城的南军见李景隆逃走,拥立盛庸为主将,竟然组织起了有效反击。这回朱棣可算是吃了苦头了,西边打不过平安,派李景隆来东边引路,谁知道这小子自己跑了,却没带走丧门星盛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朱棣两路不济,攻城艰难之时,身边的姚广孝告诉朱棣,李景隆在南京,可以直取南京。朱棣闻言恍然大悟,原来李景隆这老小子玩的是调虎离山计,把南军大将都挂在边疆,就是给我袭取南京创造有利条件。

朱棣亲率大军袭取南京,兵临南京城下时,眼见京城城墙坚固,守城人马甚至有三大营中的神机营。朱棣正要陷入绝望之时,李景隆又传来消息,金川门是他把守。第二天清晨,南京城金川门大开,朱棣攻陷南京,建文帝投火自尽。

总结:李景隆的一生可谓是精彩波澜,卧底在建文帝身边多年,只为等待命中的真命天子降临。当他大开金川门的那一刻,看到的不是流水般的北军进城,而是流水般的荣华富贵向自己涌来。不过流水就是流水,那是抓不住,握不着的。

朱棣登基后,找了个借口让李景隆自尽,换做别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绝世奇才李景隆早已熟练忍辱偷生之道,硬生生地夹着尾巴做人,最终躲过了朱棣的屠戮,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