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比自己强一点,这是很多父母心中的愿望,于是不断的激励孩子,通过父辈的平台,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但是孩子能够达到的层次,真的是父母基础能决定的吗?如果孩子不如父辈,家长能接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大教授吐槽女儿走红:我教她逆天改命,她教我认命。

网络上的年轻人对于父母强行让鸡娃,十分的反感,并且有一段话让人很感叹:“人要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父母的平庸,接受孩子的平庸。”

可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无法做到,最大的遗憾就是无法接受孩子的平庸。特别是一些高知识分子、精英家庭,家庭基础已经胜过大部分人,可是最后孩子依旧普普通通,甚至有些“拿不出手”。

北大有一位教授叫丁延庆,还是教育学院的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这样一位教育界也有话语权的人,吐槽起亲女儿也是一脸无奈:“怎么差距就这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教授从小就是神童一样的人物,那个年代读书考上北大,需要很大的毅力。如今女儿却在学渣的路上越走越远,丁教授只能说:“没办法,你必须接受这个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有多少父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呢?特别是父母成就都比较高的时候,外界对孩子的要求就会更高,会拿孩子和父母做对比。这不只是给孩子压力,也是给父母的一种压力。

父母能接受孩子的普通吗?

其实大部分父母在初期,也是拼命的想要培养孩子,可是你不得不承认,有些孩子就是无法达到父母的高度。成功不止是需要努力,还需要天赋和运气。

爱因斯坦的三个孩子,一个夭折,一个患有精神疾病,还有一个儿子成了教授,但是成就远远不及父亲。娱乐圈、文学圈的二代们,也很少有超越父辈的成就。

在某软件上,有一个问题是:“父母是学霸,孩子学渣是什么体验”?原本以为只是少数的,毕竟学习氛围在那里,再怎么差劲孩子也不会太过分。可是一些硕士博士纷纷冒出来,甚至家里几代学霸,被孩子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书和会教育孩子,似乎是两件事。学会接受孩子的平凡,才能促进家庭和谐。无法接受,只会造成父母鸡娃,孩子反抗的局面。

父母要接受孩子的平凡,扬长避短也是一种教育

1.发现孩子的优点

首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有点,鼓励孩子发扬优点。例如有些孩子就是学不好数理化,怎么教都达不到及格线,但是孩子的语文历史很不错。不如顺着孩子的天分和爱好,找到一条适合孩子的路线,考文学或者是考古。

还有些孩子舞蹈、手工、甚至烹饪很不错,也可以多夸奖孩子,不要强制要求孩子学习不喜欢的科目。有时候越压迫越反抗,鼓励孩子的优点,会让孩子更有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做个快乐的普通人

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的女儿,也是很普通的一个人,女儿成了中学音乐老师,成就也没有母亲高。但是李玫瑾说孩子的教育不算失败,因为她过得很快乐,是她自己喜欢的职业,也没有因为童年的不适造成性格阴郁。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也是成功的一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孩子的人生由他自己定义

最后要劝诫所有的父母,要明白一件事情,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和延续,他们有自己的人生。有句老话叫做:“儿孙自有儿孙福”,做好父母应该准备的,提供必要的教育环境,其他的就需要孩子自己做主了。

例如孩子要学习吉他,你偏说吉他不如钢琴高级。孩子要学漫画,你说漫画不如油画高级。孩子的人生应该由他自己做主,后果也由他自己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