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回答基于小A能够查到的信息作答。

言论完整版是:越在国外,越意识到不在浙大读书多么幸运。

如果只单看这个言论,其实问题还不算太大。可能浙大的同学会不太高兴,但毕竟在哪读书是个人选择,总有比浙大更好的选择。你看我们的一个用户就是不想去斯坦福要去伯克利。对于他来说,伯克利就是是更幸运的选择。

但是,这位所谓的斯坦福学姐,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自己是浙大的学生
  • 拿了在浙大众筹的钱去实现自己的summer school
  • 盆友圈显示的情况是居然还有钱飞来飞去到处游玩,这些钱省下来3.5w早就够了吧?

这位学姐的朋友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学姐的朋友圈

所以,让大家真正气愤的不是这个言论,而是这个所谓的斯坦福学姐的背景。对于那些出钱的同学来说,感受大概是极其糟糕的。打个比方,你本来有点存款正打算买房,但这个时候你的一个“朋友”非常可怜地向你借钱,你以为他有什么困难,于是就借了,可没想到的是转头你这个“朋友”就去买了一套房,一辆车,过起了舒心的小日子,甚至有种快要忘记借钱这件事的迹象。

这个时候,你的心头可能只有千万匹草泥马奔驰而过……

而这个“斯坦福学姐”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加恶劣。

首先她自身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3.5w RMB。大家就不要怀疑这个学姐能不能筹到3.5w了,朋友圈内容里面旅游的钱省下来大概可能也许能有几个3.5w。一般这种有旅游习惯的人通常会在旅游这件事情上持续投入。就算事实是她只是偶尔旅游,在这件事情上投入很少,那也并不意味着她不能通过其他渠道筹到3.5w甚至更多。小A记得我们的用户里面有很多家庭中产,因为留学要过得非常拮据的同学,他们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奖学金留学,有的真正通过小规模的创业帮自己减轻经济压力。但通过众筹来让别人帮自己完成梦想的,一个都没有。

众筹本来就是一个不成熟的模式,很多人事实上是在利用他人的同情心乞讨,甚至盈利。当众筹成为一个圈钱工具的时候,它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它意味着人人都可以不劳而获,只需要你有卖惨的天赋。

要知道大多数学生都没办法经济独立的,把自己的生活费拿出来帮一个陌生人完成梦想某些时候是挺正能量的,但前提是真的在帮一个执着于梦想但囿于现实条件的人(你因为感动投出了自己的钞票)。

这个学姐可不是。

而更可恨的是,她居然还办起了“如何成功众筹”的讲座。

疑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疑惑

居然不是“如何申请summer school”的讲座?哦对,summer school毕竟太好申了……

如果说是为了回馈给自己筹款的同学,分享游学经历(虽然也没什么价值)也比办一个教人众筹的讲座好啊???

教人众筹是什么鬼???

这意思是自己成功圈到了钱要分享圈钱经验好让大家都能圈到钱?

实在难以理解这个脑回路。她大概觉得大家众筹她是为了让她先实践然后获得她众筹的成功经验吧……毕竟不劳而获3.5w RMB还是需要一些操作的。

写到这里,小A越来越觉得这个“斯坦福学姐”是拿了众筹的钱跑去旅游。因为summer school更大的意义不是去学习,而是体验啊……

而这位学姐显然是从斯坦福的游学经历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以至于忍不住在朋友圈发感慨:

果然浙大很垃圾。

一个学生,一个中国高校的学生,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浙大好的东西不去学,偏偏学会了一身忽悠本事,更奇葩的是忽悠了大家之后还要借着“斯坦福学姐”的名头办讲座教大家怎么忽悠。而可怕之处在于,竟然还有更多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分不清是非对错,智商下线,情商为负,心甘情愿地站到了“斯坦福学姐”的一边。

那就真的无法理解了。

最后。

这个事情其实重点是:众筹这个模式的问题。小A对众筹的态度前面已经说得非常明显了,这个模式缺乏规范,也不看好众筹的一揽子项目。正是因为规范模糊,才频频爆出这样那样的圈钱事件,从之前的“罗一笑事件”到今天的“斯坦福学姐”,都说明众筹问题很大。而作为各位热心的围观吃瓜群众,需要做的就是保持智商在线,以防被收智商税。

最后的最后。

谈一谈留学的事情,毕竟这才是Admitwrite留学真正涉及到的领域。留学是一笔投资,因此需要成本。所以,并不是每个有梦想的人都有能力和条件去实现。梦想还是要有,但也要脚踏实地。小A在前面的回答中提到了如何低成本留学的解决方案,对于条件一般的同学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