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公园房变“坟景房”的新闻冲上了热搜。事后,相关部门对房地产开发公司作出涉嫌虚假宣传的处罚。造成“坟景房”出现的因素很多,但比起关注这一噱头,我们看到的或许只是“另一个千亿市场”的冰山一角。一线城市几年前曾经频现的“坟景房”现象近期已开始在三线城市出现,而这一现象的背后往往是“墓地危机”和“坟地产”乱象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塔公园高压铁塔下坟头密集。甄建勇摄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生老病死”是人生大事,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未来,墓地的管理和规划在城市治理中的重要性将比以往更加突显。

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正在加速这一过程。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有炒房的就有炒墓的,“坟地产”导致的“墓地危机”也许并不是危言耸听。

“墓地危机”已经出现在不少国家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受限于交通条件,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城市的墓葬形式一直分为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公墓和村里的自留坟地,出现在各地的“坟景房”大都是过去城市周边村里的自留坟地,实事求是地讲,“坟景房”就是不折不扣的活人与死人“争地”。面对必然,接二连三的出现“坟景房”争端肯定不仅仅是某个“黑心”开发商那么简单了。

根据历史经验,“坟景房”现象之后,必须警惕有可能出现“坟地产”乱象。正常情况下,开发商是不会选择坟地周边进行楼盘开发的,“坟景房”的出现不仅印证了城市用地的日趋紧张,也意味着我国越来越多城市的扩张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村里的坟地将逐步被淘汰,城市公墓的需求量将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快速上升。城市公墓的供需关系将考验的不只是市场,城市管理者不能不见微知著,必须提前做好预案,以便积极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梨视频

民政部于2018年公布的《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就明确了城市在墓地管理中的作用。《条例》提出,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强化政府在规划建设、土地供应、经费保障、基本殡葬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的责任,并对殡仪馆、公墓等殡葬设施规划、审批、建设等也予以明确。

据业内人士的推算,我国目前殡葬行业的市场规模或已高达千亿元,其影响范围几乎涉及到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人。几年前,京沪等特大城市墓地价格疯涨的记忆依然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之后出现的异地葬和骨灰楼也都是这一问题的延续。特大城市墓地价格虚高的问题如果在三四线城市再出现,“死不起”肯定与我国“人的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不符。相关城市必须提前做好各方面的预案和准备才能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对于老百姓来说,买房,买墓,都是不折不扣的刚需。伴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的公共服务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城市也将不断面临新的考验和检验。因此,城市管理者必须从先发城市的城镇化进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出品:中国城市报-观城者

作者:刘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