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百年来,在旌阳的沃土上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感人至深的民间传说、有热闹非凡的民俗活动、有色味俱佳的当地美食,还有独具匠心的传统技艺。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介旌阳民间传统艺术、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旌阳区融媒体中心今天继续推出《旌阳传承》系列短视频。

德阳川剧传统盔帽制作技艺传承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德阳川剧传统盔帽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邱粟杨。

 【旌阳传承】川剧传统盔帽:在四川能做的不超5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旌阳传承】川剧传统盔帽:在四川能做的不超5人

眼前这个拿着川剧行头如数家珍的年轻男子就是邱粟杨,德阳川剧传统盔帽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邱粟杨自幼热爱传统文化,大学期间从爷爷邱忠清处传承川剧盔帽制作工艺后便致力于川剧传统盔帽造型艺术研究,现为四川省川剧院盔帽技师。全省像邱粟杨这样的盔帽技师,不足5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剧盔帽造型复杂、种类多样。川剧传统盔帽的制作借鉴和继承了大量四川民间的工艺技法。共有绘图、雕版、拔丝、加纱、烫壳、弹丝、沥粉、绷面、贴金、成装等二十多道工序。简单的行头,譬如状元帽,需要耗时半月以上才能做完,复杂一些的双鱼宫灯,则需要连续不停做上半年时间才能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了这几个繁复又漫长的步骤,整个盔帽就算做完了一半,接下来的便是熬胶、沥粉、上胶、上漆、贴箔、组装配件等一系列工序,一件行头才算大功告成。除了盔帽制作技艺的学习、整理、创新、传承,邱粟杨正着手准备《川剧传统盔帽艺术》书籍的出版,希望为盔帽后续的科学研究和文创开发提供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民族记忆的一部分,更是时至今日我们美好生活的丰厚滋养。让传统文化传统技艺得以留存、传承;让更多人看到非遗的活力与生命力,具有积极重要的历史性作用和不可剥夺的文化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