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这一生,相当的折腾。

登基之初,就和自己的祖母,太皇太后窦漪房扛上了,窦漪房延续汉朝的惯例,推崇信奉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主张无为而治,汉武帝却崇尚儒家,希望通过儒术加强君主集权制。

虽说当时没斗过窦漪房,但他熬得起,熬到窦漪房去世,立刻提倡儒学,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为儒学教育在中国古代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别觉得这事儿简单,这其实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汉朝的国策。儒家治政的核心是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用这些纲常伦理对人们进行教化和思想控制,子不能反父,社会上减少纷争,臣不能反君,统治得以稳固。

可从开国皇帝刘邦开始,汉朝讲究的就是“无为”而治,不过多地干预百姓的行为和想法。从无为转到有为,是由松到紧的过程,类似于由奢入俭,一个不小心就会翻车。汉武帝却做得很成功。

独尊儒术是“文功”,“武治”方面汉武帝更激进,热衷于开疆拓土。

他继位没多久,还没掌握全部军政大权,就牵涉进了东瓯国和闽越国的战事。东瓯无法支撑下去,不得不主动请求归附,被安置在江淮流域的安徽舒城地区,东瓯故地被划入汉朝会稽郡,国王被降封为广武侯。闽越后来也被灭,民众同样迁往江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一般的皇帝来说,拿下两国已经算不错的政绩,但在汉武帝这里只是开胃小菜。接下来,他决定和汉朝的大敌匈奴开战。

名将卫青、霍去病奉汉武帝之命,多次出击匈奴,历经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这三次大型战役,打得匈奴望风而逃,唱着悲歌不断北迁,汉朝收复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将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漠北,曾经强大的匈奴,就这样被打残了。

汉朝与匈奴这场大战争用时良久,直到汉武帝驾崩都还没打完。但这期间汉武帝并不是只打匈奴,兵锋还指向西域,远征大宛、车师、楼兰、龟兹、莎车等国,这些西域小国无不匍匐于汉军铁蹄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征服朝鲜卫氏王朝,设四个郡管理其故地,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纳入了汉朝的统治范围。又开拓西南,迫使夜郎王、滇王等西南夷王举国归降,还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统治了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的地区。

资料显示,汉初国土仅有214万平方公里,但到汉平帝时期,已经有了约609万平方公里。这些多出来的疆域,大部分是汉武帝打下来的。这既是丰功伟绩,也显得穷兵黩武。

众所周知,打仗最为耗费财力、物力、人力,兵马未动,大批军费就得支出去。另一位与汉武帝很像的皇帝隋炀帝,还没他这么折腾,隋朝就灭亡了。那为什么汉朝没有亡国呢?

一是因为汉朝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力雄厚。

汉武帝的祖父汉文帝、父亲汉景帝,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多次下令劝课农桑,并维持社会和平,不轻启战端,合力创造了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帝后期,汉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富裕的局面。《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府库里的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粮食也吃不完、装不下,只能任其腐坏。

二是因为战争带来的利益。

打仗固然烧钱,但打胜了就是大赚。比如说,汉武帝打服西域诸国之后,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而始,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也给汉朝带回大量的财富。

又如,漠北之战后,匈奴王廷一路向西,而汉朝则“北自朔方,西至令居”,以60万吏卒屯田,加强对边境的防守。使得长城内外“马牛放纵,畜积布野”,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况且打下那么多疆域、收服那么多小弟,国家的财政税赋收入必然提高。人口增多,税收就多,这是基本的常识。

汉朝初年,对盐、铁采取放任政策,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诸侯还能私自铸钱。到汉武帝这里,这些好事统统没有了,盐铁收归国有,由朝廷专营,并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

这些措施很有效,大商人、诸侯都资产缩水了,国库却再次丰盈。

四是通过推恩令堪称完美地解决了最大的内患,诸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朝自文、景两代起,就一直琢磨着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却都没有好办法。景帝削藩,还激起了七国之乱。

推恩令明面上恩及诸侯诸子,是朝廷对诸侯的嘉奖而不是贬斥,也就不会激起他们的愤怒进而起兵作乱,却使得大的王国自己分崩离析,再也无法对抗朝廷中央,被称为史上最强阳谋。

因为以上这些原因,汉朝在汉武帝手里不但没亡,还越来越强盛。虽说后期也有一些问题,但正是汉武帝的折腾,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