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生奔走四方,足迹遍布全国,从京都直至儋州。而在这其中,黄州无疑是苏轼人生及思想的转折点。远离了官场的喧嚣,回归于自然的宁静,苏轼早年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开始消退,超然物外的禅宗思想逐渐成为主流。另外,黄州也是苏轼文学创作的高峰期,《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等名篇均作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满庭芳·蜗角虚名》,便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虽然它和上面列举的名篇相比较并不出名,但是我们却可以在这首词中看到苏轼在人生道路受到重大挫折之后,从愤世嫉俗到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的转变过程。正如明代潘游龙在《精选古今诗余醉》中所说:“坡老此篇专在唤醒俗人”,此词值得我们学习品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满庭芳·蜗角虚名》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

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首先,词的开篇,“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苏轼便引用了《庄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揭示了功名利禄的虚幻。其意思是说,微小的虚名薄利,不值得我们去忙碌不停。“蜗角”、“蝇头”,皆指微小。《庄子·则阳》载:“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的“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则是说名利得失皆有定数,失者未必弱,得者未必强。从这两句来看,苏轼显然对自己遭遇到的政治挫折,在思想上就已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所以苏轼接下来就说:“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姑且在我还是闲人,还没有老去时,放纵自我,在这百年光阴里,我要大醉三万六千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我们来看词的下片,起始“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即我想了一下,一生中有一半时间要为风雨所忧,所以又有什么必要拼命地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很显然,苏轼这里既愤激地表达了他对忧患人生的失望和怅惘,也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的一面,不再执着于名利场的角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我很庆幸现在能够面对清风皓月,如褥的草地,如幕的云彩,江南多美好,一千钟美酒,一曲优雅的《满庭芳》。由此可见,经历了乌台诗案、谪居到黄州的苏轼有了退避之心,从而对山水田园有了雅兴,亦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与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这首《满庭芳·蜗角虚名》,它展示了苏轼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挫折之后既愤世嫉俗又飘逸旷达的内心世界,也表现了苏轼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它告诉了我们人生不是只有追逐名和利,当下的清风皓月,当下的美酒雅曲,亦是值得我们珍惜和把握的。总的来说,苏轼的这首词并不出名,其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却值得我们学习。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