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中、军队里,死亡稀疏平常。对于一场战争来说残酷,但死难者是战争的必要组成部分。因为在炮火纷飞中,所有幸存者的生命都是在经历和死亡的搏斗后从鬼门关里捡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军队来说,牺牲的战士是茫茫星河中的一颗。但是对于一个小小的家庭来说,孩子的死亡意味着家庭突然破开了一个缺口,伤痛和破碎统统从这个缺口中涌入,淹没了原本的幸福安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军的赵占英在战争中牺牲,尸骨留在了离家万里的远方,作为母亲的赵斗兰在沉浸在丧子的巨大悲痛中。她想见自己的儿子一面,这个简简单单的愿望却长达二十年才得以实现。

一、参军的赵占英

1963年赵占英出生在云南一个普通的家庭,他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但是虽然家里兄弟姐妹很多,父母给的爱却并不少。父母给的爱无法用任何一个度量单位估量,赵占英的父母并没有因为子女多就厚此薄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占英小的时候,父母就常常讲一些过去的苦难。赵占英出生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距离战争时期已经有十年,但是赵占英的父母常常忆苦思甜,在自我警醒的同时,也是训诫自己的子女不可在安逸中失了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着父母口中那些战争年代的炮火纷飞、流离失所、生灵涂炭,赵占英的内心中建筑起了一个完整而坚固的理想之墙,他要参军入伍,成为英勇的战士来保卫国家,守护无辜的百姓。

1979年,对越反击自卫战爆发了,赵占英怀着一心赤诚想要与无数同胞共同奔赴前线,却因为年纪小而被拒绝。因为这一年他才只有十六岁,没有到达参军要求的年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占英的参军理想终于在1982年得以实现,19岁的他拿着参军的报批终于有了踏上了战场的机会。让我不禁想到,现代人的19岁,在干什么呢?

现在这个社会,19岁真的只是个孩子。读大学一年级或是二年级,每个月都能来自父母的生活费,每天上几节课,玩玩手机刷刷剧,幸运的话还可以牵着对象的手逛街吃饭压马路。哪怕是贫困人家的孩子,十九岁起码也有一份现世的安康,不用为生命而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岁的赵占英接受了两年军事训练,21岁赵占英走上了战场,同年赵占英在炮火中身亡。他深陷敌人密集的炮火,尸体残缺不堪。战友只能背着他的残躯,将他安葬于最近的烈士陵园。

二、希望在等待中破灭

在赵占英上了战场之后,父母一直都在等待前线的儿子能传来消息。但是三年来,赵占英不曾寄一封书信回家。他的家人们只能彼此告慰,战争期间没有消息也是一种好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噩耗最终还是从前线传来了。赵占英的战友寄来了一封信,有限的文字中包含着无限的苦痛,这苦痛属于前线士兵,属于烈士家属,也属于战争中的苍生。

那封信上写了赵占英牺牲的大致过程,两位老人在阅读这封信的时候颤抖不止。风烛残年之人最无法接受的是家人的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让人何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占英的父亲原本就重病缠身,在听闻这个噩耗之后病情愈是严重,不久后撒手人寰。赵占英之母赵斗兰丧子丧父,极致的悲伤裹挟了赵斗兰,令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日以泪洗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斗兰再也见不到生时的赵占英了,但是一直都想去儿子的墓碑前看一看。扫墓一直都是中国人对故去之人的追忆和纪念,但是赵斗兰这个小小的愿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办法实现。

三、我想见我儿子一面

在听闻自己的儿子被葬在麻栗坡烈士陵园时,赵斗兰既迷惑又不知所措。因为常年居住在大山中的她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更不知道要怎么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听说烈士陵园距离自己生活的大山400多公里的时候,赵斗兰更加焦急了,因为她根本没有钱来支撑路费。家里的钱从前都用来给赵占英父亲治病了,根本就拿不出积蓄。

赵斗兰曾多次向乡政府请求路费方面的补助,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赵斗兰并没有收到政府的回复。一个年事已高的农妇,没有文化没有人脉,除了乡政府,她不知道应该向谁去求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无他法的赵斗兰只能试图自己攒齐路费。赵家本来就是农户出身,赵斗兰也没有别的技艺,于是她只能靠种地来赚钱。对于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承担一日开销便已经不容易了,更别说要结余出一张车票钱。

赵母攒路费一事,开始只有邻里知道,但是一传十、十传百,这件事被越来越多的人听闻。终于县民政局得知了这件事,并且表示十分重视。民政局资助赵母前往麻栗坡县烈士陵园的车费,让赵斗兰终于完成了那个沉重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赵占英牺牲;直到2004年,赵母才得以来到儿子的墓碑前。整整二十年,烈士的母亲才得以见到殉国战士的墓碑。不敢想象,如果县民政局一直都没有关注到赵母,这个渺小的母亲又要花几年的时间去积攒车票的钱。

看望儿子的心愿终于了了,赵斗兰悬着的一件大事终于放下了。此后赵斗兰以平均每年一回的频率前往烈士陵园看望自己的孩子,每次去,都带着一种痛心和慰藉。痛心儿子英年早逝,欣慰现实安康,不再有战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是81岁高龄的赵斗兰最后一次去看望儿子。此后近十年间,赵斗兰因为身体健康问题双脚不能正常走路,也就无法长途奔波去看望儿子。2018年,这位坚强的母亲离开了这个世界。

四、总结

谈起烈士,我们总会想起影视剧里无边的炮火和战壕里的尸横遍野。现实中的战争远比戏剧苦难百倍,因为现实中多了更多真实情感的表达。在死难者家属的悲恸中,战争的残酷性便不言而喻。我们身处于和平之中,但是要时时铭记那些有形或无形的墓碑,墓碑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我们现今的和平而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