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员给毛主席系上红领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先队员给毛主席系上红领巾

9、两件白衬衣

很多人都看到过那张毛主席站在孩子们中间的照片,但谁也不会想到,主席身上穿的,竟是一件汗湿了的衬衣。

毛主席回韶山的第二天清晨,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顶晨雾、踏露水,一早就登上了安葬父母的坟山,拜谒父母在天之灵;接着,又翻山过坳,去寻觅儿时割草放牛和砍柴插田的踪迹。

当时,毛主席已66岁了,身体又胖,当他从旧居出来时,已是大汗淋淋,白衬衣都湿透了。可是,主席却全然不顾这些,兴致勃勃地向韶山学校走去,他要去看看学校师生们。

工作人员劝他回一号住所换了衬衣再去,他笑着说:“那件衬衣昨天晚上才洗,一大早就干了吗?”工作人员不好再说什么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位“衣锦还乡”的伟人,其实只带了两件白衬衣。

等后来主席回到了一号住所,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工作人员摸摸主席昨晚换下的衬衣,果然还没有干。可是,不一会主席又要去会见当地干部了,这下可把工作人员急得团团转。毛主席倒挺随和,他两手拉着衣角轻轻地抖了抖,就坦然地走进了会客室。

10、痛说革命家史

当天下午3点多钟,毛主席在随行同志的陪同下,要到韶山水库游泳,因交通不便,下车后要走一、二里路才能到达水库。

在步行中,毛主席会见了许多乡亲,他们随毛主席同行,边走边谈。有一位五六十岁的妇女贺菊英,她的丈夫革命烈士毛福轩、是毛主席在乡里最早介绍入党的一个,后来被国民党杀害了。当时见到了毛主席,想起往事,倍加伤感,两手拉着毛主席的衣袖,一边走、一边哭述说往事,十分悲痛。

主席游泳时,遇到烈士亲属贺菊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席游泳时,遇到烈士亲属贺菊英

毛主席心里也很难过,深情地劝说着这位烈士的亲人,以沉重的语气连说:“革命胜利了嘛!革命胜利了嘛!革命胜利了嘛!”语气一声比一声高亢,心情一次比一次沉痛,在场的韶山乡亲和随行人员,无一不为这悲壮情景所感动。

是啊,为了革命、毛主席一家献出了十五位亲人的生命(见如去文章 【史话】国庆感怀:“新中国”三字,在毛主席心里究竟有多重? ),为了革命、韶山人民和全国人民献出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

11、没有鬼就没关系

考虑到主席的安全,工作人员准备了一些救生圈,让主席带救生圈游泳,毛主席说:“你们带,我不要。”

当游到水库的尾部时,一个在水库边劳动的老农喊道:“主席不要游到这边来,这边有刺(丢在水库中防止别人偷捕鱼的树枝)。”

主席在水中答道:“有刺冇得关系,有鬼冇?”

老农答道:“鬼还是冇得啰。”

主席哈哈大笑,说:“冇得鬼就冇得关系。”

毛主席在韶山水库游了一个多小时;他的游泳水平很高,“踩水”可以将胸部完全露出水面,还可以手脚不动地平躺在水面保持数秒钟。

12、寻故人不遇

在游泳回来时,毛主席很熟识地走进一个院内,寻访一位李大嫂的家,可院内已没有人知道李大嫂的去处了。主席显出几分惆怅与怀念,感慨地对随行同志说:“32年前,我就是从李大嫂那间住房后窗跳出脱险的,从那以后就再也没回来过。”

来到了毛震公祠时,看到陈设依旧,主席心潮难平,对毛宇居说:"1927年我回来考察农民运动,你们就在这里敲锣打鼓欢迎我。"

毛主席在韶山水库游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韶山水库游泳
主席1959年和1966年两次回韶山,均在韶山水库游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席1959年和1966年两次回韶山,均在韶山水库游泳

毛宇居惊异地说:"主席,你还记得?""怎么不记得呢,你还在欢迎会上致词:'毛君泽东,年少英雄,到处奔走,为国为民,今日到此,大家欢迎。'"主席顺口背出了当年的欢迎词,更让乡亲们钦佩不已。

毛主席的心里总是像一团火,无论走到哪里,都在探索着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道路,无论这个道路多么曲折艰难。在游泳回来的路上,毛主席同众乡亲和王任重、周小舟两位书记的谈话,围绕着“稻秧密植”说了不少。当时曾有“密植就是越密越好”的说法,对此毛主席发表观点说:“我是中间派,主张不密不稀。”

谈到增产时,有些老乡说:“这几年虽有些增产,但是付出太大,成本太高。”毛主席深感老乡所说情况很实在,深有所感地说:“这样看来是得不偿失了。”

13、宴乡亲

6月26日晚上,毛主席在韶山招待所一号楼大饭厅宴请乡亲们。38名乡亲穿戴一新、喜气洋洋地应邀来到餐厅,加上陪同主席到韶山的同志,一共50多人,坐了八桌。

其中有一人叫毛华村,这里特别介绍一下。主席年少时,父母给他包办了一桩婚姻,女子是韶山杨林桥炉门前罗合楼的长女罗一秀,比主席大4岁。罗一秀过门后,主席一直把她当姐姐看待,两年多一点的时间、罗一秀就病故了。此后,主席一直把罗家当亲人看待。罗一秀病故后的第二年,主席到长沙求学前,还专门到罗家帮插了四行秧。主席1921年、1925年、1927年三次回韶山,都专门去罗家探望。罗合楼夫妇生过5子5女,男孩都夭折了,只有三个女儿成年。罗一秀的两个妹妹分别嫁了湘乡市金石镇关王村杉树塘的黄谱臣和韶山冲韶源村的毛华村。毛花村接到主席请他到韶山招待所吃饭的通知时,还在坪上犁田;接到通知后,光着脚就去了。

这顿饭,是毛主席用自己的稿费请的,由主席的厨师长程汝明主灶。当时的饭菜是:

菜肴:杂烩、木耳炒鸡、回锅肉、炒鸡杂、烧鲜鱼、烧丝瓜、炒豆角、排骨、香肠、咸蛋、卤味。

汤:菜心汤。

主食:米饭、稀饭、卷子。每桌外加一瓶白酒。

毛主席和部分参加6月26日宴请的乡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部分参加6月26日宴请的乡亲
毛主席和乡亲们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乡亲们合影

宴席虽然简朴,但毛主席对乡亲们情深意长。宴席开始后,主席即站起身来非常温和地说:“离开韶山几十年了,今天请大家吃顿便饭,各位都不必讲客气!”

酒过三巡后,主席亲自把盏,一桌一桌地向乡亲敬酒。首先给族兄、毛宇居老师斟了一杯。毛宇居忙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答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在一片欢声笑语中,领袖与家乡的亲情、民众对主席的爱戴,融合在一起。

席间,主席还贴到毛宇居的耳边悄悄地说:“我那时是个调皮学生,还造过你的反咧,你还记得吗?”老人连连点头:“记得记得,你是个了不起的高才生!”

14、坐在毛主席左手边的小姑娘

毛主席回到韶山的第三天下午,招待所前坪,聚满了当地的群众,大家听说毛主席住了两晚就要走了,都想亲眼看一下他老人家。消息传到毛主席耳朵里,毛主席高兴地来到了乡亲们中间,向大家问好,并以毛家祠堂为背景,和大家合影留念。

坪里的干部群众有数百人,但工作人员只摆了一排凳子,让中央和省里来的领导、江南机器厂的领导陪毛主席坐。毛主席右手边坐的是周小舟,左边坐的是省公安厅长李强。

李强怕挤了毛主席,身子离得较远。毛主席看到身边还可以坐一个人,就拍拍蹲在他前边的一个小辫子姑娘问:“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

小姑娘激动地回答说:“我叫胡国华,江南机器厂的!”毛主席将她轻轻一拉,让她靠自己的左手坐下。

江南机器厂的小姑娘,怎么有福气坐到毛主席身边来了呢?因为,当时韶山的条件比较差,毛主席用的水,是江南机器厂用消防车拉来的,而这些,都要找可靠的人去办。

为此,上级为了毛主席的安全,为照顾好毛主席的生活,从江南机器厂临时抽调了一批保卫干部和后勤人员,参加保卫和接待毛主席的工作。小辫子姑娘胡国华,就是保卫干部之一。

毛主席在韶山的稻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韶山的稻田
主席在田埂上与孩子们交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席在田埂上与孩子们交谈。

15、离开家乡

汽车离开韶山时,毛主席提出,他要步行与坐车结合离开家乡;即在1小时中坐车50分钟,步行10分钟,以示对生身之地的留恋。可是,他一直步行了几十分钟也不肯上车。

在步行中,许多行人好像在做梦似地,突然发现是主席在和自己握手谈话。有的行人,从毛主席身边走过,当时没有认出是毛主席,复又惊喜地跑回来,向毛主席问好。

还是小朋友们和年轻人敏感,他们很快就认出人群中的毛泽东。“是毛主席!”一个小朋友惊喜地喊道。

“我不是毛主席!不过有点像他。”

“你就是毛主席!”其中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学生肯定地说。

这些小朋友即刻跑着向四周传送喜讯:“我们看到毛主席了!我们看到毛主席了!毛主席就在前面!”

接着一群群的社员,从田野路旁,拥上前来,伴随着毛主席边走边谈家常。毛主席问旁边的一个小学生:“今年几岁了,上学没有?”

“十三岁,六年级。”

毛主席又问乡亲们:“这里的稻子好不好,是今年好,还是去年好?”

“今年稻子长得好。今年种得早,肥料多。”

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就这样,毛主席走了很长一段路后,亲切地对大家说:“我要走了,下次再来看你们。”

“我们也要到北京看望毛主席。”一个聪明的小学生依依不舍地说。

毛主席同毛宇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同毛宇居
毛主席同私塾老师毛宇居携手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同私塾老师毛宇居携手同行

毛主席停下脚步准备乘车,路旁的群众纷纷围上前来,同主席握手。一个中年妇女抱着三、四岁的孩子钻进人群,激动地对孩子说:“快看看毛主席。”

这时另一位青年妇女,抱着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挤到毛主席身边,把孩子的小手递给毛主席说:“快,给毛主席握握手。”

毛主席微笑着亲切地牵了牵他的小手。

汽车发动了,当主席即将登车时,毛宇居一手拄着拐杖,一手颤抖着握住毛泽东的手,声泪俱下地道别:“主席,润之老弟,望多保重!”

此时的主席也紧紧回握毛宇居的手,认真回答道:“宇居大哥,你也善自珍重,得便我接你再到北京!”

然后,毛宇居似乎预感到什么,稍稍迟疑后,包含热泪回答道:“主席,你有时间也回呀,你可要回呀——”

毛主席告别了韶山,告别了沿途的乡亲,驶向远方。随着车轮的转动,一幅幅人民群众真诚热爱人民领袖毛主席,和毛主席关心人民热爱人民、同人民休戚与共水乳交融的情景,永久地留在了大家的记忆里。

16、谱诗章

主席1910年离家求学之后,曾回过韶山五次。1921年,他28岁时第一次回到了牛他养他的故乡韶山冲,一是为父母扫墓,二是说服全家跟他出去干革命。1925年,他32岁时偕夫人杨开慧以养病的名义再次回韶山,领导和发展韶山的农民运动。1927年,34岁的他为了考察农民运动,以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份,徒步在湖南农村考察了32天。

1959年的这次,66岁的主席是建国后第一次以主席和游子的双重身份、回到阔别32年的韶山,在三天两夜(6月25日下午5点44分到,6月27日上午10点30分离开)的故园之行中,通过走访调研、他为即将召开的“庐山会议”准备了第一手材料。

此外,主席还挥笔谱写了那首著名诗篇《七律·到韶山》。

  •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主席的第五次回韶山,是在1966年6月,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回韶山,在滴水洞的别墅里住了12天。

毛主席和乡亲们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乡亲们在一起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