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7时18分,天文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预示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举国欢庆,中国终于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系的跨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9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祝融号拍摄的火星影像,然而还来不及庆贺,传回来的照片又被喷,天文一号传过来的火星照片,黑白并且模糊不清,远不如45年前美国海盗2号火星探测器拍的清晰,中国的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没什么值得高兴的。

照片对比

首先我们来对比下两张照片,从照片来看,中国天文一号的传过来的照片是黑白的,美国海盗2号传过来的是彩色的,第一眼望去确实是美国拍的比较清晰,从照片上看,美国拍的是近景,火星表面的地貌一览无余,确实让人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盗1号是美国宇航局进行火星探测任务的两个航天器之一,另一个是海盗2号,它于1975年8月20日发射,并于1976年7月20日成功降落在火星上,成为第一个触及红色星球的人造航天器,它对火星进行了长达2307天的研究。海盗1号和海盗2号分别于7月20日和9月3日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并且40分钟就将第一张火星彩照发回地球,后续又发回了数万张火星表面的传真照片,这在当时甚至是现在都是一个神话。

海盗号的照片为何如此清晰

那么海盗号的火星照片,为何如此清晰,照片清晰,首先我们考虑的就是拍摄的仪器,海盗号项目耗资美国10个亿,海盗1号,主要为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轨道器,轨道器主要由成像系统:2个摄像机、VIS,水蒸气测绘红外线光谱仪、和热成图红外辐射计组成;二是着陆器:六边形,每面长0.56米,高1.09米,由成像系统:2台传真摄像机)气相色谱质谱仪、地震计、X射线荧光光谱仪,生物试验室、气象仪器包等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海盗号的照相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相机,海盗号着陆器的2台照相机为用铍制成的,可以拍摄黑白、彩色或者红外远景照片。铍是一种金属元素,是坚硬质轻的金属之一,应用于飞机、火箭制造业和原子能工业中,透X射线的能力最强,且其成像的原理也与普通的相机不同,海盗号拍照的原理是参考苏联人金星探测器摄像方法:一个像素一个像素扫描,然后再逐个传送回来,如果想要更清楚的照片,那就反复扫描,将多次扫描的图片覆盖在一起就是一张无比清晰的照片了,据说仅这台扫描相机就耗费了美国里两千万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美国海盗1号4分钟就传递回来了一张黑白照片,第二天就传递回来一张彩色的,而祝融号四天才传过来一张黑白的,从时间上看,我们也是落后不少,所以除了考虑相机的不同外,其传输速度和接收设备也是导致照片长时间传递过来及不够清晰的原因之一,目前我们只有3颗中继卫星(相当于卫星的卫星),中间的传输速度只有128B,可想而知速度是多么慢了,然而美国60年代就开始勘探火星了,他们有足够的中继卫星做支撑,参考手机传输图片,在一定网速的情况下,清晰度越高,传输回来的速度越慢,而中国祝融号传递回来照片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状态是否良好,我们首选的是速度,这也是为什么照片不够清晰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实得承认,祝融号拍的照片确实不如美国海盗号,美国人的技术确实仍值得我们学习,要知道二十多年后才由美国发射的火星环球勘测者号探测器,它拍摄的比海盗号探测器清晰10倍的照片上,但是也不能仅仅因为一张照片的模糊性,就否定了中国航天工作者的努力,确实是伤人心。

延伸阅读:苏伊士运河卫星图片

如同上次苏伊士运河被堵塞,各国卫星大比拼,中国的卫星被嘲讽不够清晰,质量最差,惨不忍睹,然而行家都知道卫星的清晰度并不代表每个国家的卫星的最高分辨率,中国的“海丝一号”卫星采用的是合成孔雷达成像的原理,这是和当时美国的卫星图是一样的原理,这种技术是非常先进的,并不是颜色不好看,清晰度不够就被全盘否定,根本没有可比性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我国的火星探测工程仅仅只立项6年就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可见耗费了探火工程全体参研参试人员大量心血,而即便是一张照片也不是说想公布就能随便公布,毕竟任何一个举动都可能引起核心技术或者信息的泄露,因为当年一张大庆油田的图片就能让日本分析出具体位置和出油量,可见一张图片所蕴含的信息是多么的重要,无论怎样,为我们的科学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