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

我认为李白是浪漫的,自由的放荡不羁的。也是痛苦的,忧国忧民的。我佩服他看清朝堂局势,说出别人不敢说的话,也悲痛于他生在乱世,想报效朝廷却生不逢时,最后选择出世,终日饮酒作乐潇洒人间。“太白熟观时事,欲言则惧祸及己,不得已而形之诗,聊以致其爱君忧国之志。”我认为这句话是对他很多诗最好的评价。“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是真的不知道他为什么白了头么?不是的。无数断断续续的忧愁和难以吐露的心声,在选择清醒不如不清醒的时代里,李白被他的赤子之心染白了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李白的《远别离》中,我感受到的不是他想出世的洒脱浪漫,而是他对朝堂局势的忧虑和进尽忠言的焦急。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是;“远古时期,就在洞庭湖的南边,潇水湘水的岸边,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在哭泣。潇湘的水就算有万里深,也不会有娥皇和女婴的痛苦更深。太阳的光辉也惨淡无光,天上的乌云密布天色阴晦,猩猩在一片乌云里鸣叫,恶鬼在狂风骤雨中作怪。而我进尽忠言又能补救些什么呢?苍天在上也照不见我的赤诚之心,但如果天能替我说话,他一定会让天雷滚滚来表达。尧舜的故事就和禅禹的故事一样,如果一位明君失去了贤臣,那么他就像从龙反向变成了锦鲤,如果在朝廷之中,君王的权利被大臣瓜分,那么连微小的硕鼠都能变成老虎。有的人曾经说过,尧将舜幽禁了起来,目的是让舜将皇位传给他。但在舜登基之后,被人不明不白的杀了,曝尸荒野。后来他被埋葬在了九凝山,可是九凝山每座山都很相似,坟也都很相似,到底哪一个才是他的坟呢?娥皇和女英都找不到自己丈夫的坟头去哭,只能在洞庭湖周围像绿色云团般连绵不绝的竹林里哭泣,竹子都沾染上了她们的泪水随后她们选择了投河自尽去追随她们的丈夫。因为她们看着远方的苍梧山,又远又深,此生无法再见,是真正所谓的远别离。也许等到苍梧山崩,潇湘水干涸,竹子上难过的泪水才会干掉吧。”这首诗表面上是在讲历史,实际上李白“以史为镜”,在向唐玄宗进尽忠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这样的:在天宝五年,唐玄宗可以说是昏庸无度,任用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哥舒翰等奸臣,并且专宠杨贵妃,整个朝堂可以说是乌烟瘴气。宰相李林甫的权利可谓只手遮天,但他与太子并非一党,他担心自己的位置不保日后有患,于是构陷他人铲除异己,首先将矛头指向了刚刚被提拔的皇甫惟明。皇甫惟明是太子李亨的小舅子,他在之前又认为李林甫有些专权,就向皇帝进谏,希望皇帝罢免李林甫的相位。于是在一次太子出游,韦坚伴同,皇甫惟明巧遇韦坚的时候,李林甫抓住机会,向皇帝诬告皇甫惟明身为内戚勾结边将。之后又数次诬告东宫和东宫党有异心,虽然李亨保住了太子之位,但是太子身边有数十人或被杀被贬,其中便有李白在朝堂之上的挚友李邕、裴敦复、崔成甫。此时朝堂早已动荡不安,安史之乱的导火索已经埋下。朝堂之中大权旁落,朝堂之中也因李林甫的存在而无人敢进言。而刚刚被排挤出长安的李白知道这些事情之后无比悲愤,他痛恨皇帝的昏庸无道使得奸臣当道,也痛恨皇帝相信了李林甫的话使得他的挚友们都惨死与朝堂纷争。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远别离》。这首诗用楚歌和骚体的方式写下了娥皇女英的悲惨故事,实际上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等句子中运用阴晦的手法,描写出了朝堂乌云密布动荡四起,李白想要进言,但李林甫的声音就像滚滚的天雷,即使想要为朝堂发声但也于事无补的悲痛心情。在这首诗中,李白举例舜和他妻子的故事,也正好喻言了最后杨贵妃赐死马嵬驿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