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打头阵,艾草做后盾,养殖鼓干劲,致富乳酸菌。”这是大庄村的致富口号,也是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大庄村280户村民通过种植艾草、发展天麻、外出务工、村内就业,实现了户户有产业、家家有收入的喜人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麻“打头阵”

龙驹寨街道办事处大庄村,村民黄学良正在地里忙碌,为来年种植天麻做准备。今年53岁的黄学良以前在外务工,4年前返乡种植天麻。“我去年种了700窝,卖了9万多块钱。今年种植800窝,希望有个好收成。我算了下账,在家种天麻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黄学良笑着说。

同黄学良一样,大庄村许多村民把种植天麻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其余时间种玉米、养家禽,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村党支部书记李军良说:“目前全村90户村民发展了125亩天麻,年销售额达200万元。”

黄学良说,他去年获得村委会1500元的产业补贴,村委会每年举办两次产业培训,邀请专家为大家讲解种天麻、养猪等知识。“现在国家啥政策都给提供,手把手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黄学良感慨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艾草“做后盾”

大庄村距丹凤县城20公里,自然资源丰富,山间长有野生艾草。近年来,艾草保健业发展迅速,村委会通过考察,结合村情,最终决定种植艾草。2017年,大庄村成立了丹凤县九谷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形成一个集艾草种植、加工、销售、艾灸理疗为一体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并与河南一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共赢发展艾草产业。

走进艾草加工厂,艾香扑鼻而来,工人正在加工艾条。成捆的艾草被压缩得严严实实,堆成了小山。“艾草采摘后先晾晒再压缩,发酵两年后制成艾绒,最后制成艾条、艾炷、保健枕等多种产品。”李军良说。

正在车间卷艾条的村民阮秀娥说,今年她60岁,自2017年建厂后就一直在艾草加工厂务工,一年可增收1万多元。公司通过以“艾”为“媒”、变“草”为“宝”,带动全村110多户村民种植了300亩艾草。一亩地年产艾草1吨,产值达2600元。公司除收购艾草外,每年会吸纳30名村民在工厂务工。目前,丹凤县九谷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在全县发展了3000多亩艾草基地,产品销往西安、南京等地,年销售额达300万元,去年为村集体经济分红21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致富“乳酸菌”

走进大庄村乳酸菌富硒蛋基地,村民李学军正在捡拾鸡蛋。他在蛋鸡场务工,月收入3000元,顾家打工两不误。

2020年,丹凤县九谷艾草制品有限公司投资210元启动蛋鸡养殖项目,引进罗曼粉鸡,生产乳酸菌富硒蛋。公司与陕西一家集团公司进行合作,引进专利技术生产鸡蛋,为其提供优质蛋源。

“这些鸡吃的是黑水虻,喝的是乳酸菌水。由于喂的原料不同,产出的鸡蛋口感也更好,这种饮食结构导致鸡产生的粪便不臭,更加环保。黑水虻粪便有机肥也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利于艾草生长。”李军良说,大庄村村委会拥有蛋鸡场35%的股份,预计今年年底为村民分红14万多元。

每年端午节前后,村民会把艾草顶端20公分比较嫩的部分采摘下来粉碎成酱存放6个月,再放到发酵罐里进行发酵,正常情况下半个月可发酵成乳酸菌。艾草、乳酸菌、黑水虻形成有机循环。

目前,大庄村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添置了鸭、鹅、锦鲤等观赏性动物,种下了5亩地月季。村上还打造了水上游船项目,发展了散养鸡生态体验园,希望通过发展旅游观光产业,让村民在小康的大道上阔步前进。(作者: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