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仲夏时节,豫南大地处处绿树成荫,青翠欲滴。

6月14日,走进商城县长竹园乡灌河源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野菊花种植基地内,连畦成片的野菊花枝繁叶茂,长势喜人。村民们冒着炎炎烈日正在地里清沟、除草、田间管护。

“我们乡充分发挥村集体的带头作用和村干部的模范作用,在全乡16个村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广泛种植野菊花,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并集中连片打造了600余亩的武畈村野菊花种植基地,预计每亩收益3000元,户均增收6000余元。去年,我们还和三九药业等知名企业先期签订了1万余亩的收购合同。”长竹园乡乡长董长城告诉记者。

在距离长竹园乡70余公里外的上石桥镇塘湾村艾草种植基地,同样是一番忙碌景象。伴随着收割机的阵阵轰鸣,片片绿油油的艾草也随之倒下,处处弥漫着艾草的清香。

“眼下正是第一茬收割的时候,种一次收5年,一年能割2-3茬。今年春季种的这批苗有300多亩,预计每亩产量约1000公斤。目前,俺村共种植艾草1172亩,预估年产值近百万元,以前大伙口中的野草成了俺村的‘绿色银行’。”塘湾村党支部书记赵永锋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上石桥镇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原则,利用集体“四荒”地,在原有艾草种植基础上,统一规划、连片发展,举全镇之力打造“艾草小镇”。

目前,全镇艾草种植面积已达到18841余亩,涉及农户4万余户,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种植、收割、初加工、深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小小艾草已成为该镇的“大产业”。

商城县地处北纬31度,南部气候过渡带上,森林覆盖率达60.57%,昼夜温差大,且雨水充沛,特别适合各类中药材生长,被称为“豫南药乡”。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该县发展中药材的最大基础,同时也是当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希望。

“我们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采取订单农业、保底收购等措施,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代收,确保了种植户增收,且合作社得到实惠,村集体经济组织得到收益,公司得到稳定可靠的中药材原材料,达到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商城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怀峰坦言。

兴起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做强一个产业,带动一方致富。据介绍,2022年以来,该县围绕“一草一花”(北部艾草、南部野菊花)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配套产业设施,加大扶持力度,中药材产业如雨后春笋兴起,为促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动力。

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8万亩(其中艾草4万亩、野菊花1.6万亩、黄芩1.1万亩、天麻100吨以上、茯苓2000吨以上),年产值约6.5亿元,并成功打造了5个万亩药材种植基地(野菊花、艾草、黄芩、茯苓、青钱柳种植基地)、7个标准化种植基地(桔梗、天麻、芍药、黄精、紫苏、黄柏、金银花),相继建成了4个中药材仓储加工车间(南阳国医艾草、扬子江黄芩、大别山野菊花、皖西茯苓)以及仓储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中药材冷链仓储物流中心。

此外,该县还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采取“一对一”帮扶,使它们做精做强做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全国知名药企在商城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如扬华润三九、子江药业等;2022年以来,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850万元,重点扶持艾草、野菊花等产业发展,并配套实施了仓储加工设备奖补措施等。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统筹发展布局,兼顾‘林+中草药’套种模式,重点推进艾草、野菊花、黄芪、紫苏等中药材品种规模化发展。并积极引进大型药企开发新品种试种,着力打造商城县中药材种植基地。”商城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信阳商城县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洪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