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朱亚平、通讯员 市林办

掌上咸宁报道

松树,遒劲挺拔,不畏寒暑,不仅四季常青,更是我市正在推进的绿色咸宁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众多重要生态区、自然保护地的主要树种。

历经多年造林、抚育,松树遍及咸宁大地。然而,自2011年开始,松材线虫病首次入侵赤壁市,并不断蔓延至全市。

5月26日,市森防站副站长熊红利来到咸安区林业局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宣传活动。他介绍,松材线虫病被喻为松树的“癌症”,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

每年我市各级林业部门严阵以待,相关县(市)、区通力协作,一场场大规模的松林保卫战在香城泉都打响。

松材线虫病是什么?熊红利介绍,松材线虫是一种植物寄生线虫,松材线虫成虫体细长,约1毫米,肉眼无法直接观测。本应青翠无垠、绿意盎然的松林,一旦被松材线虫病侵袭,就会呈现“红绿相间,状如山火”的画面。

据悉,在自然界中松材线虫的传播主要依赖媒介昆虫。一头松褐天牛成虫可携带数百至20余万条松材线虫。一株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最快40天左右就会死亡。

如何防范松材线虫病入侵?市森防站相关负责人章武星说,对于尚未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来说,松材线虫病是可“防”的;对于整片松林来讲,松材线虫病是可“控”的。

松材线虫病预防的两个关键环节:一是严格检疫外防输入。另一个是坚持春秋季普查和日常巡查。对发现的枯死木开展调查,查找死树病因,及时检测鉴定,确保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监测内容包括枯死松树;针叶呈现红褐色、黄褐色的松树;整株萎蔫、枯死或者部分枝条萎蔫、枯死,但针叶下垂、不脱落的松树;树干部有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虫的产卵刻槽、侵入孔的松树;树干部松脂渗出少或者无松脂渗出的松树。

近年来,我市从几个方面对松材线虫病进行防治

疫情监测:我市通过落实护林员疫情监测责任,建立人工地面网格化疫情监测网络,积极引入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新技术,对辖区内的松树开展每月一次的日常监测和春秋两季专项调查,及时发现松树异常情况,确保疫情早发现、早除治;

疫木除治:我市对疫区内的病死(濒死、枯死)松树进行全面伐除,对伐除林地上所有直径1厘米以上的病死松树的枝丫进行全部清理、销毁,同时对疫木伐桩进行除害处理。

媒介昆虫防治:我市针对重要生态区的松林或重要古树名木,辅以采取地面喷施方式进行防治。方法是在媒介昆虫羽化期内,选用高效低毒的缓释型药剂连续多次施药,防治媒介昆虫。另外有选择性地选取诱捕器诱杀、立式诱木引诱、打孔注药、天敌防治等方式进行防治。

检疫封锁:我市加强对松科植物及其制品的检疫检查。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后,及时对疫区采取检疫封锁措施,防止疫木人为流失传播。同时对辖区内涉木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监管,定期开展检疫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采伐、运输、经营、加工、利用、使用疫木及其制品的行为。

我市在开展防控宣传时,不断营造良好的防控氛围。印发松材线虫病宣传图册,利用各种平台与机会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宣传,普及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和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大众防控意识,支持政府组织的病枯死松树清理等防控工作。

责编:丁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