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吴两国的争斗重点一直在东线的江淮地区,其他不说光是合肥之战就打了五次,虽然东吴总体来说处于下风,但是有一场大战却是东吴占据了绝对上风,这就是今天要说到的石亭之战。

228年8月,东吴鄱阳太守周鲂诈降曹魏军方最高军事统帅大司马曹休,曹休中计孤军深入到吴国腹地陷入陆逊、朱桓、全琮三路大军包围之中,如果不是贾逵救援及时和王凌的拼死突围,曹休很有可能当了俘虏;《三国志》记载:“斩获万余,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东吴取得了空前的大胜。

此战在三国时期名气虽然比不上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三大战役,但是规模不小,双方出动的兵马差不多(魏军十万、吴军九万),而且此战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三国局势的发展,那么石亭之战的影响有多深远?孙权称帝,最大的受益者却是司马懿,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220年曹丕代汉建立魏国,221年刘备以继承汉室大统名义称帝,唯独孙权虽然占据江东事实上是三足鼎立,但却一直未称帝,甚至还两度向曹丕称臣(一次是刘备伐吴,孙权为避免两线作战臣服于曹丕,一次是曹丕三路伐吴撤军后孙权再次称臣),是孙权不想称帝吗?显然不是,因为称帝是要讲契机的,至少要有拿得出手的战绩才行。

石亭之战的大胜就给了孙权称帝的契机,几个月后的229年4月孙权就在武昌称帝,正式建国并大赦天下。

石亭之战也是陆逊的封神战之一,陆逊之所以能入选武庙七十二将,和夷陵之战大败刘备以及石亭之战大败曹休这两场大战是分不开的;战前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假黄钺和假节钺差不多),陆逊也是孙权时期东吴唯一拥有假黄钺(假节钺)之人。

战后孙权论功行赏,因为大将军不足以酬其功,所以孙权拜陆逊为上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此时孙权还未设立左、右大司马,原本军方职位最高的是大将军),陆逊也名正言顺的成为东吴军方最高统帅。

石亭之战双方两大统帅结局各不相同,这边陆逊升官,那边曹休却被气死:曹休大败于陆逊之手,因为之前贾逵、满宠、蒋济、孙礼等人都不赞成曹休孤军深入,要他加强戒备,曹休一意孤行才导致大败,所以曹休又气又恨之下痈发与背惭恨而亡。

其实石亭之战还有更为深远的影响:第一,诸葛亮之所以发动第二次北伐和曹魏在东线遭遇石亭之战大败,关中兵力空虚有关;第二,曹休死后,加上之前死于226年的夏侯尚,魏明帝曹叡手中无人可用,东线兵权落入满宠之手,司马懿则是先后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和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曹魏宗室再也不能完全掌控兵权,这也为司马懿夺权提供了契机。